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猫的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FIPV)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腹膜炎和出现大量腹水为特征。病原是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大小约为30 kb。病毒粒子呈螺旋状对称,有囊膜,囊膜表面有花瓣状纤突,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日冕状。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很不稳定,易被大部分消毒剂灭活。病毒可在猫的多种细胞上增殖,并可感染乳鼠、大鼠和仓鼠(脑内接种)[1]。
FIP 的症状较多,病初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体重下降、腹围增大、持续发烧、呼吸困难等,后期症状分干、湿两型。湿型FIP表现为腹围逐渐增大,雄猫可能会阴囊肿大,临床检查脊椎两旁的肌肉进行性消瘦。干型FIP患猫表现为进行性消瘦,眼睛混浊、眼前房蓄脓、缩瞳、视力障碍等,少数伴随多发性进行性神经症状,包括后躯麻痹、痉挛发抖、眼球震颤等。死后剖检在肝、肾、脾、肺、网膜及淋巴结出现结节病变[2,3]。
6个月龄至2岁龄的猫FIP的发病率较高,纯种猫发病率高于一般家猫。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一般较低,但一旦感染,致死率几乎为100%。本病经消化道感染为主,健康猫在接触病猫、污染的食物和饮水或病猫的粪便都有可能感染。研究表明,带毒猫主要通过粪便散播病毒,这主要是由于肠道是FIPV持续感染和复制的主要部位。同时FIPV也可经媒介昆虫传播和垂直传播。疫苗,例如primucell FIP疫苗,对于预防FIP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4]。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猫传染性腹膜炎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动物健康与福利。患病动物的临床表现以渐进性的腹水为特征。本病的诊断依赖实验室为主的综合诊断。猫传染性腹膜炎的临床报告国内较少。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一例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的临床检查,诊断的深入探讨,为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临床检查:了解病例基本情况;
(2)实验室检查:通过血常规,生化检查,以及B超和X光的检查,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断;
4. 研究创新点
猫传染性腹膜炎的有关病例在国内报道较少,相关临床研究不够系统。本研究通过猫腹膜炎病例诊断过程的深入探讨,旨在为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9.1-2016.11.11 实习单位相关工作的熟悉及病例的收集
2016.11.12-2016.11.17 完成开题报告
2016.11.18-2016.12.10 于实习单位实习及查阅相关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