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发达地区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18 21:45: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居住是人类的最基本生存和安全诉求,宅基地作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底保障、关键福利和核心财产,其涉及的宅基地取得、使用、退出和管理制度应当被界定为保障乡村安居乐业、落实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然而,在快速城镇化、乡村空心化和农业边缘化的发展过程中,现行宅基地制度由于价值认知局限、流转障碍凸显、财产权利显化困难和细化管控缺位等诸多原因,在部分区域已然难以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现了一户多宅、大片空置、违法违建、粗放无序与隐性流转等诸多问题,急需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诉求,全面深化和推进改革。因此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即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根据国土资源部2017年的统计报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面积19万km2,是城镇国有建设用地面积9万km2的2倍左右,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宅基地面积13万km2,所占比例约为70。由此可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实际居住人口不断减少,大量农村房屋被闲置。农村人口和农村宅基地面积逆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宅基地的无偿取得、无期限使用、无流动性和地随房走的原则。如此以来,空心村现象日益严峻。

宅基地制度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与核心,既是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和重要平台,又是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制度供给。进行农村宅基地现状研究,可以为其研究其转型打下基础,有利于提高宅基地配置效率,有利于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而农村宅基地转型不仅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还有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城乡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时代变迁,宅基地的概念和界定随之变化。宅基地被归属于住宅用地,指被用来生活居住的那部分土地。农村宅基地可定义为以下两种:狭义上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农户居住也即用来建造房屋的土地,也就是常说的正房;广义上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农户用来居住和生活的那部分土地,不仅包含正房,还包括庭院、厕所等占地面积。在《物权法》中,农村宅基地被界定为用益物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相比,宅基地缺少收益权,只拥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而且规定宅基地的使用权不得用作抵押。随之而来便产生了宅基地制度。张克俊认为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农村宅基地制度至今虽有调整但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仍具有比较强的身份性、自用性、保障性、福利性、非财产性、非市场化特征。宅基地制度的变迁来源于经济结构变革与村庄转型诱致的制度变迁需求。经济结构变革不仅表现为劳动力在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再配置,而且体现为农民社会和经济行为特征的代际差异。这些变化也带来农民与村庄粘度的松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探索宅基地现状中的问题,分析宅基地流转意愿的相关因素,假设流转意愿为y,被解释变量包括人员结构(性别、年龄)、城保和农保和镇保、文化程度、职业情况(务农、兼业、退休、村干部或基层人员、其他工作)等因素,对其进行因子分析,以了解农户对制度的了解情况和现下宅基地流转的情况。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入农户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数据后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由于调查地点就在家乡,且我又熟悉方言,所以方便进行问卷访谈;横山桥镇辖内有19个村,2013年年末总人口已达63884人,所以样本总量可以保证;所需资金也较少。

4. 研究创新点

将数据分析与理论结合,抛开传统简要的数据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宅基地使用现状的影响程度,分析出真正影响宅基地使用和流转的要素,以期在当下的政策条件下因地制宜,提出更利于本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落实的建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3.10-3.25进行问卷设计和调研,整理数据中期检查

3.25-4.10进行数据分析和论文草稿撰写

4.10-4.16论文最终定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