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储存稻谷粮堆微生物区系演替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31 11:42:3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典型粮堆的典型部位采集样品,研究微生物及其碳氮磷转化功能群的组成、多样性分布;利用定点跟踪采样,;研究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下(施肥、种植、轮作、灌溉等)粮堆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季节变化及群落演替。结合理化特性、气候环境变量,并利用生物信息分析、微生物预测模型等技术来阐明粮堆微生物的演替规律。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多点取样,研究细菌、真菌、古菌、功能微生物(氨氧化细菌和古菌、产甲烷菌、有机碳降解菌、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空间地理分布。[3]同时,分析粮堆微生物空间地理分布与环境因子、不同农作措施(轮作、水肥管理等)的关系;通过测定脂肪酸值、发芽率等指标变化反映储粮品质的变化和微生物活动的情况。[1]

主要问题:粮堆不同部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不同储藏条件下主要粮食作物(稻麦)土壤微生物的分异规律、不同菌群的演替规律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美国、前苏联、加拿大、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有不少科学家从事粮食为生物方面的研究。研究的粮种包括小麦、玉米、稻谷、大豆、花生以及大米和糙米等。研究的内容,在六十年代前主要研究各种粮食上的微生物区系、粮食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各种储粮条件对微生物活动的影响、两市微生物对储粮品质的影响;六十年代后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性愈发重视,开始了对各种真菌毒素的研究,对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也进行了不少研究。

国内:相继进行了小麦和稻谷在长期安全储藏条件下微生物活动规律的研究,微生物与种子生理的研究、全国性大米和玉米的微生物区系及储粮品质关系的研究、水分和温度的影响等。

国内外评价粮食品质的常用指标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物质、挥发性物质、发芽率、酶活性变化等。[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20-2022.12.31:开题报告

2022.1.1-2022.4.30:设计实验、文献翻译、中期检查

2022.5.1-2022.6.10: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修改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2]:《深层粮堆微生物活动规律及相关指标研究》;陈洪涛;2000.12.1

[3]:黄仿英,廖俊辉,毛朝安,等。早造稻谷田间真菌区系的初步调查研究.粮食储藏,1982,3:35~4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