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主要的储备粮品。稻谷的含水率和孔隙率是稻谷重要的物理特性。水分和孔隙率的变化会引发微生物的繁殖和粮食的发热,导致稻谷品质不稳定,其储藏品质也从而降低。孔隙率不仅仅是是物料在充填、输运、仓储、干燥等过程中的基本物理特征参数之一,也是工程设计、装备工艺评价及产品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原始数据和重要的工程参数,因此,在影响稻谷孔隙率的方面开展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改善粮食储藏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粮食的孔隙率是受粮食含水率的影响的,本次试验的目的就是研究稻谷孔隙率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孔隙率测定仪测定稻谷的孔隙率,并分析水分对稻谷孔隙率的影响,为稻谷在干燥、储藏、通风等环节提供技术参数和理论支持,从而提高稻谷的储藏稳定性及工艺品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测定不同的含水率的稻谷孔隙率;
2、测定不同的装样方式的稻谷孔隙率。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粮食孔隙率的测定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对于粮食孔隙率的测定多使用计算法,通过测定粮食的相对密度和容重,然后用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孔隙率。通过使用气体比重瓶,Thompson(1967)测量了小麦、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的孔隙率。Gustafson(1972)测定了玉米的孔隙率。Chang(1988)测量了玉米、小麦和高粱在不同水分含量情况下的孔隙率。Kocabiyik 研究了主要作物的孔隙率值和某些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测量了孔隙率值在不同的水分含量下,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结果表明,孔隙率值、含水率和物理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后来,多运用仪器法测定,通过自制的孔隙率测定仪进行测量得出孔隙率。张淑珍(1996)等很多学者已经对孔隙率测定仪的工作原理进行过讨论,此方法在理论上完全可行。李长友(2004)通过定容型测定装置,在填充率为100%的情况下,测得含水率13.5(湿基)的稻谷孔隙率为 59.88%,误差极差为0.3%,证实了系统检测的稳定性及精度都比较高。
对于现有的多种型号孔隙率测定装置来说,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除传感器误差和系统误差外,待测物料组态、充气压力、容器之间的节流减速阀开度等都可能给测量系统带来误差。不同孔隙率与充气压力会影响到最终平衡压力,产生系统误差;不同节流阀开度则会改变充气过程的气流速度与充气时间,致使容器之间存在压降。测量过程中物料表面特征改变、致密光滑或粗糙多孔都可能使充气过程存在差异。所以对于孔隙率测定装置的选择也影响着最后的测定结果。
目前,关于稻谷孔隙率的研究较少。在这其中,大多从测定粮食孔隙率的方法这一角度进行探究,较系统的研究孔隙率与水分之间关系的少之又少。因此,此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01/03-2022/03/31:形成论文全部工作的计划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课题的可行性以及意义等必要地准备工作,并形成论述部分的初稿。
2022/04/01-2022/04/09:查找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2022/04/10-2022/04/20:试验阶段。
5. 参考文献
[1] 赵贵玉,张越杰.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效率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3):350-354.
[2] 石彦国.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大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J].中国食品学报, 2010,10(4):1-7.
[3] 王连铮. 国内外大豆生产的现状和大豆品种创新问题[A].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论坛论文集[C]. 北京:国家事务与营养咨询委员会,2006.5-2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