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微生物,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多起食物中毒事件。
亚致死压力可以诱导该菌产生直接保护作用(即:某一压力胁迫增强细菌对同种压力的抗性)和交叉保护作用(即:某一压力胁迫增强细菌对其他类型压力的抗性),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1] 。
高温杀菌是目前食品工业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的灭菌加工手段,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性至关重要[2],而探明微生物的耐热性是优化食品热加工杀菌条件的关键因素。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研究肠炎沙门氏菌标准菌株 ATCC 13076 经50C、60C和70C反复多次热胁迫处理生长培养后对抗性的影响。将ATCC 13076 分别进行50C、60C和70C的热胁迫,研究D50C、D60C和D70C值的变化。
关键问题:对于大肠杆菌经不同热胁迫和培养温度处理,是否可诱导其对热抗性的变化?即是否产生同源保护作用?
写作提纲:首先确定实验材料与方法,包括材料来源与处理、主要仪器与试剂和具体试验方法。具体试验方法又包括对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进行热胁迫处理、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抗热性参数D值的测定、不同温度下培养 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抗热性模型的建立。其次分析实验结果,不同温度热胁迫处理对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 的D值的影响、经不同温度热胁迫处理对大肠杆菌O157:H7 ATCC 43889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 在70C下致死的影响、 经不同温度培养的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 对其在70C下抗热性的影响。 接着就分析结果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研究报道[7],将乳酸杆菌胁迫于亚致死温度50C的条件下30 min,随后置于65C下,存活率较无胁迫原菌株增加10~100倍。Mackey等人[8]研究发现,鼠伤寒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在亚致死温度48C条件下胁迫处理一定时间后,其耐热性比原菌株明显提高。Juneja等人[9]将产气荚膜梭菌置于亚致死75C热胁迫后发现,与未经处理的菌株相比,D100C值明显增加,说明经过亚致死热胁迫后的菌体对热致死环境产生了抗热性。研究认为,微生物面对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其生理也会发生变化。如当温度突然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会迅速做出热激应答,如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大量合成热休克蛋白[10-11]。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首先确定实验材料与方法,包括材料来源与处理、主要仪器与试剂和具体试验方法。
具体试验方法又包括对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进行热胁迫处理、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抗热性参数D值的测定、不同温度下培养 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抗热性模型的建立 、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 热胁迫前后的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的观察和数据统计分析。
其次分析实验结果,不同温度热胁迫处理对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 的D值的影响、经不同温度热胁迫处理对大肠杆菌O157:H7 ATCC 43889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 在70C下致死的影响、 经不同温度培养的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 对其在70C下抗热性的影响。
5. 参考文献
[1] 叶贝宁. 肠炎沙门氏菌酸胁迫效应的分析[D]. 2019.
[2] KEBEDE B T, GRAUWET T, MUTSOKOTI L, et al. Comparing the impact of high 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sterilization on the volatile fingerprint of onion, potato, pumpkin and red beet[J]. Commun Agric Appl Biol Sci, 2014, 56(2): 218-225. DOI:10.1016/j.foodres.2013.12.034.
[3] 田牧雨, 张一敏, 董鹏程, 等. 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诱导性耐酸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J/OL]. 食品科学: 1-9[2018-09-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06.TS.20180622.1016.044.html.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