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聚阳离子弱碱性多糖,通常由甲壳素脱乙酰化而制得。研究表明,壳聚糖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表现为无毒、无刺激、无免疫抗原、无热原反应、不溶血,有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抗酸、抗溃疡、降脂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和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并可通过活化免疫系统显示抗癌活性,与现有的抗癌药合用可增强抗癌效果。另外,壳聚糖还具有可降解性,且安全无毒,从而被誉为最具应用前景的载药材料之一。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可起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疏水性药物稳定性、改变给药途径等作用,还能增强制剂的靶向给药能力。此外,在医学临床应用中,壳聚糖还作为免疫吸附剂和脱毒剂,以清除血液中的内源性或外源性致病物质。在医药工业,壳聚糖还用做血液凝固止血剂、体内重金属离子排泄剂、手术免拆缝合线,以及作为人造血管和人工肺基材等。当今社会,肥胖、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现代病频发,壳聚糖也是这些病的克星。
壳聚糖应用如此广泛,因其分子质量的高低与其水溶性、吸湿保湿性、抗菌抑菌等性能的大小有关,所以,研究壳聚糖黏均分子量的测定对指导壳聚糖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综述
壳聚糖黏度测定影响因素的探讨
蒋超*(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壳聚糖分子质量的高低与其水溶性、吸湿保湿性、抗菌抑菌等性能的大小有关,所以,测定壳聚糖黏均分子量对指导壳聚糖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壳聚糖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其中,黏度法采用乌氏黏度计,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本文就壳聚糖黏度测定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文献检索,搜集壳聚糖黏度测定资料,综合分析;
2、熟悉乌氏黏度计操作规程;
3、对实验条件选择进行预实验;
4. 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1月2月):开题报告完成,实验思路形成,方案制定;
第二阶段(3月4月):初步准备,进行实验条件选择;
第三阶段(4月5月):进行实验;
5. 难点与创新点
一、特色
壳聚糖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黏度法测相对分子量,即黏均分子量;小角激光光散射法测重均分子量(Mw);体积排除色谱法(SES)测得不同组分的相对分子量;质谱法精确测得重均分子量(Mw);此外,还有端基测定法、沸点升高法、蒸气压渗透法。其中,黏度法采用乌氏黏度计,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
二、创新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