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来,我国经济飞跃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不断跟进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特别是国际粮食贸易方面的地位和水平,质量水准,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了对外进口农产品的贸易合作, 这使得国际粮食流通通道建设和国际粮食运输储存,加工保存方法研究,品质渠道的建设十分重要。研究不同特定环境下对粮食品质的储存和保持的指标,让现有粮食能在不同环境下更妥善合理长期保存,以及得到品质保障,使粮食库存得到稳定而长期的增长,这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机械化,集体大规模化生产,推进高质量精准农业和国家粮食后勤战略部署有着重大意义
本课题在以通过精确的物理,化学实验得出实验数据,记录和整合数据得出不同特定处理条件和环境下,稻谷,玉米,大豆,大米的脂肪酸价,整精米粒,不完善粒,氨基酸,红外光谱变化,可溶性蛋白以及病粒,霉粒的辨别甄选等,并结合分析气候,温度条件,土壤,水质等地区因素产出的粮食品质对比,模拟运输过程中粮食的品质保持,分析保持粮食品质的最佳效果和原因,有利于国家粮食的整合开发,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农产品的保存储藏,对我国农产品粮食产业加工和贮藏,运输和保鲜有着重大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采集和收集不同地区地区的不同水分和饱和度的大豆,大米,稻谷和玉米,按照国家标准的相关办法,在特定处理的条件下,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脂肪酸价,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粒,不完善粒,氨基酸,红外光谱变化,可溶性蛋白以及病粒,出糙率等的统计,在不同时间分别对粮食进行品质检测,研究对其品质的保持的效果和影响。
方案:可采取用不同阶梯浓度的食品级惰性粉分别处理15.5%、16.5%和16.5%的大豆、稻谷和玉米,与不处理的粮食相比,模拟运输过程温度逐渐上升(13度升高到25度),保藏30天,分别在10天、20天和30天取样,检测相应的粮食品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粮食品质质量保持的研究,无论是从物理检测方面还是化学检验方面,相关质量标准都比较详细、规范和完善。国内现有的食品质量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行业标准。标准涉及基本质量指标(杂质含量、不完善粒含量等)、定等指标(食味值、垩白粒率等)与声称指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出糙率、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法、酸值和酸度的测定、脂肪酸的测定、卫生安全指标等。同时给出各种指标的具体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检测所用仪器要求。
GB/T 15682-2008 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18-12-10:查阅国标、行标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形成论文全部工作的计划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课题的可行性以及意义等必要地准备工作,并形成论述部分的初稿。
2019-1-5至2022-1-15:制定实验计划
2019-3-15 至2019-4-30:实验阶段,观察和记录数据,总结
5. 参考文献
[1]《稻谷》《玉米》感官关键指标检验技术,闵国春,辽宁省粮油检验监测所
[2]GB/T 15682-2008 《粮油检验 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3]LS/T 3108-2017 《中国好粮油 稻谷》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