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氟虫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杀虫谱广,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因此对蚜虫、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对作物无药害。
该药剂可施于土壤,也可叶面喷雾。
施于土壤能有效防治玉米根叶甲、金针虫和地老虎。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氟虫腈已在88个国家登记和销售,于 1993 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行政保护。
美国环保局 (EPA) 曾报道了用 GC/ECD 检测牛肉、牛肝、牛奶 (EC94258)、饲用玉米 (EC93236) 和棉籽 (EC95303) 中氟虫腈残留量的标准方法 。
余向阳等用 ELISA 方法测定水体中氟虫腈残留,但其抗体的制备较困难。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氟虫腈主要成分及其杂质的研究现状 阮舒恬,丁黎等做了氟虫腈所含微量杂质的相关研究,利用MS、NMR、IR等光谱分析技术对使用拜尔公司工艺生产的氟虫腈产品中所含的主要微量杂质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架构鉴定,发现该杂质是()-5-氨基-1-(2,6-二氨-a,a,a-三氨-p-甲苯基)-4-三氨甲基磺酰基-3-氰基毗唑。
该文献中的实验主要是对氟虫腈内微量杂质只进行了分离,然后对其他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没有对其主要成分及其杂质进行定量分析而目前国内对氟虫腈的研究主要其中在氟虫腈残留检测方面以及氟虫腈合成方面,但对氟虫腈主要成分及其杂质的定性定量分析是极少有的。
可是这类的分析有不可或缺,它对氟虫腈的工业化生产分析起到极大作业,所以对氟虫腈的主成分及其杂质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生产价值。
4. 研究方案
(1)采用紫外光谱(简称UV),红外光谱(简称IR)来对氟虫腈样本进行分析,推测出其主要成分及其杂质的官能团。
(2)使用质谱法(简称MS)来测出所要研究物质的分离量。
(3)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简称NMR)来分析分子内各个官能团是如何连接的,从而推出它们的确切结构。
5. 工作计划
1月 1日~1月20日 查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做论文实验的准备工作1月 20日~1月25日联系企业,准备药品,仪器3月9日~3月21日实验 4月1日~5月1日整理数据 修改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