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制模式下大城市新城交通微循环组织研究开题报告

 2022-10-27 22:40: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在不增加基础建设上,由于城市规划格局和土地利用的双重制约,通过系统管理的手段来增加通行能力,其作用已接近达到上限,所以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明确指出,中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

推广街区制就是要把小区内部的封闭道路变成公共道路从而增加土地利用率和路网密度,提高城市道路活力,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开放小区内部道路,把私有空间公共化,极大地提高了道路的通达程度,尽管这些道路多为支路和街坊路,不能为大型车辆使用,还是可以服务行人和小型车辆,缓解了主干道的车辆拥堵和抢占机动车道等多种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1、街区制在国内是一种新型城市规划布局模式,国内尚未在部分商业和工业以外的地区直接将房屋与道路直接相连,小区周边的交通道路设施规划不明,周围的交通流类型也无法通过附近居民出行而判断2、由于街区内部与周围的交通流具有复杂多样及动态多变的特点,使得很难利用某一种交通组织方式对其进行交通管理3、街区制在国内实行的难度非常大。

作为舶来品,多数人不能接受街区制,质疑它会水土不服。

老城区的街坊路本就是城市交通不畅的罪魁祸首之一,街区制下同样的狭窄道路,即使开放也很有可能不如预期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各位学者对于大城市的区域规划和微循环的流程设计各有其特点。

对于社区规划的不同方面见解使得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全局性思维有很大提升,微循环的方案方法也各有长处,他们的思想可以归结于以下方面:顾天奇在《从开放到筑墙,国外城市街区开放的反思与实践以巴塞罗那Superilles(后文皆称之为超级单元)计划为例》中详细介绍了巴塞罗那的城市格局设计初衷和建筑过程,由于交通建设耗时长,交通需求在各个时期的特点不同,以及科技进步带动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原有的计划根本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

韩胜风在《规划新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道路功能分类在临港新城的实践》中阐述了城市道路分级体系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对城区道路功能进行了总结,各等级公路的主要功能也一一对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由于笔者对于微循环仅知皮毛,国内的住宅区规划也多以小区制为主,所以我将主要分析现实的微循环案例,同时,不断跟进国内各位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结合实际,探求街区制下微循环的方法。

5. 工作计划

周次 工作内容1 按照指定的英文原文完成翻译任务,及时检查并按时提交2 检索与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写文献综述,按时提交开题报告3 按照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的要求,完成论文大纲工作4~5 设计调研表格,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并完成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6 中期检查,完成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9-10 完成论文初稿任务11 论文规范性检查,完善论文12 毕业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成册,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准备毕业论文答辩13 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