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江南江北往来不便一直是影响南京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其中扬子江过江公交线路直接连接主城核心区与江北新区核心区,公交线路的运行对于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大数据是目前定量研究各系统的主流方法。公交大数据是各种数据在公交领域的集合,包括GPS数据、公交刷卡(IC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监控图像或视频数据、各类无线通讯数据等。其中,GPS数据和公交刷卡数据在常规公交线路运行分析方面应用最为广泛、分析效率最高、服务效力最大。传统的人工调查耗时耗力浪费资源,相比之下GPS数据和公交刷卡数据具有一系列的优势:提高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智能化;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数据处理能力等。用大数据服务于公共交通体系,符合城市公共交通个性化的需求,是服务未来交通的理念。目前对公交系统研究的趋势即是更广泛的应用大数据,进而更全面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进行研究。因此,结合公交大数据对常规公交系统的运行特征进行充分挖掘,建立公交线路评价体系,提出优化方案,进一步提升其服务水平,是公共交通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课题拟通过基于公交刷卡数据的分析处理、对扬子江隧道过江公交线路的公交需求和运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结合公交大数据采集情况和国内外研究经验,建立常规公交系统运行特征指标体系,运用GPS数据和公交刷卡数据的处理方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分析;另一方面,运用分析方法法对常规公交系统运行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常规公交系统运行水平评价方法。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主要作业部分为国内外研究现状、数据的整合处理及指标计算、运用评价方法基础数据包含IC卡数据与GPS数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结合具体研究对象进行线路与站点等设施的相关调查;
(2)对基础数据进行清洗,得到适用的分析数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下车点的判断
赵鹏在《基于成都公交IC卡数据的乘客上下车站点推算方法研究》一文中,提出在确定上车站点后,下车站点的推导是基于得到的上车站点信息下,通过乘客公交出行链和基于站点吸引力大小两种方法进行判断。在通过乘客公交出行链的方法中,充分利用了IC卡中换乘信息和站点的空间地理位置的关系,能够基于单个乘客推导出该乘客一天的具体公交出行信息。第二种方法是在借鉴前人在乘客出行距离的研究中,对影响乘客在公交车下游站点的下车概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站点换乘能力、站点吸引强度、站点周围土地利用性质三个影响因素对乘客下车概率的影响,同时,在站点周围土地利用性质的分析中,加入时间因素的分析,综合推导乘客下车站点。
李佳怡,张锦等在《城市公交乘客下车站点推算方法和有效性评价》一文中。基于深圳市公交车AFC和GPS数据,利用时间匹配和密度聚类的方法确定乘客上车站点,分析乘客出行链行为,引入公交出行节的概念,将不同的出行归纳为公交出行节连续和断裂两种模式。对于公交出行节断裂,结合乘客刷卡高频站点的频次和公交路线下游各站点吸引权,判别出行节断裂时乘客下车站点的可能性,并设计推断算法。最后根据判别结果点与实际下车站点的距离和判别难易权重对计算结果进行有效性检验和评分。
4. 研究方案
首先对公交刷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2]中公交系统运行特征指标,以此作为扬子江隧道线路运行评价基础。借鉴以往的AHP(层次分析法),结合具体客流需求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或提出相应指标计算方法,建立具有针对性和相对综合性的公交线路评价体系。最后根据现实值与理想值差异提出优化方案,利用相应算法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5. 工作计划
周次 | 工作内容 | 检查内容 |
1 | 按指导教师指定的英文原文进行翻译,完成翻译工作 检索与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写出文献综述,按时提交开题报告 | 检查英文翻译;检查开题报告,指导论文框架搭建 |
2~3 | 公交线路运行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指标确定 | 检查理论的框架逻辑 |
4~5 | 研究区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 | 检查调查方案的可行性,指导调查结果的分析 |
6~7 | 研究区域乘客出行需求分析、公交线路运行评价 | 检查指导建模的方法,结果的合理性 |
8~9 | 研究区域现状分析总结及优化建议 | 检查指导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及优化方案的提出 |
10 | 完成论文初稿 | 检查论文初稿质量 |
11~12 | 反复修改、完善论文 | 检查毕业论文质量 |
13 | 毕业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成册,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答辩 | 进行答辩 |
14 | 规范化检查、评定成绩 | 评定成绩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