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二号线仙林段站点与地面交通一体化研究开题报告

 2022-10-08 10:45:4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枢纽内包含了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小汽车、非机动车等多种不同交通方式。但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起步较晚,既有的运营组织理论都来源于结构单一、线网规模不大的轨道交通现实基础,无法满足乘客对出行的直达性、便捷性的要求。目前,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衔接存在诸多矛盾, 部分地区的换乘间距过长导致客流换乘的时间变长。如在高峰期无法在短时间内疏散这一出站人群,可能会导致地铁车站内人数饱和形成大客流。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枢纽换乘有利于发挥两种交通方式自身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适用范围较广,合理规划其相对位置,组织分离各种流线,使得枢纽内部空间规划合理,提高利用效率。对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展开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将对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建设起到一定的导向和指导作用。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将普通城市轨道交通网和市郊路网有机地串联起来,在服务链上相互渗透,在轨道交通功能上互为补充,不仅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整体能力,而且能利用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提高运输效益,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服务水平。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的出行频率和范围有了很大提高,交通问题开始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之间很不协调,区域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重合,浪费了公交资源,轨道交通沿线站点与公交站点的间距不合理。

关键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换乘选择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王小奇,李方豫(2007)《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分析了国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研究现状,国内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存在问题,提出了大型交通枢纽的总体设计、换乘大厅的设计方案。

贺东,(2011)《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研究》【2】通过对城市现有轨道交通网络构成和城市规划的分析,得出新建或既有线路间应采取的衔接模式,实现铁路列车在城市内的多点停站,将铁路旅客在城巿中的集散进行分解,实现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从而缓解城市交通地面交通的压力。

江南,(2012)《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组织相关问题硏究》[3]提出实现一体化运营组织的基本条件包括技术设备一体化和运营管理一体化,即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保障。根据交通方式间的运能衔接总结了运能衔接匹配度公式。进行了路网模式下一体化换乘枢纽列车衔接同步协调优化,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换乘乘客的换乘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模型,提出优化方法,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1、研究目的

通过对南京地铁二号线沿线站点的客流,交通方式,交通换乘、衔接方式,换乘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了解南京地铁二号线的点的换乘布局、线的协调衔接两方面对站点与地面交通一体化,,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及优化方案。

2、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工作内容

时间安排

按照指定的英文原文完成翻译任务,做好检查工作,保证语句通顺并按时提交。

第1周

开题报告撰写:检索与阅读相关专业文献(中国期刊网),写出文献综述,并调整好为规定格式,检查文字错误并按时提交开题报告。

第2周

论文提纲撰写:根据毕设主题及毕设内容进行新街口站点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包括问卷、实地测量等所得。完成论文详细写作提纲的撰写。

第3-4周

论文正文撰写:完成相关数据的整理计算分析,总结研究,撰写毕业论文初稿,第8周前完成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

第5-12周

对论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调整格式,完成论文,毕业论文定稿并按要求打印装订成册,完成毕业论文资格审查,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第13-17周

论文答辩

第18-19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