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理由: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变革,5G作为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拥有超高移动、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低能耗等特性,可实现每平方公里百万级终端连接能力,5G的推进,将跃升消费领域的数字化体验,推动产业全面数字化,有望成为新一轮科技浪潮的引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对5G发展将显著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的数据进行的预测结果显示,2030年,在直接贡献方面,5G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分别为6.3万亿元,2.9万亿元;在间接贡献方面,5G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分别为10.6万亿元,3.6万亿元。 5G技术将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视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联领域裂变式发展,为交通,工业,教育,医疗,能源,视频娱乐等相关行业为赋能,带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跨行业融合的十万亿级5G大生态,为国家竞争力提升,社会转型和行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在中国市场上,5G的经济前景颇具吸引力;大规模就业,新设备,应用和业务规模等的孵化将大大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5G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从中国5G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运营商收入模式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增强了对我国5G产业发展状况的认知,并重点结合我国5G产业布局中的华为企业,依据所查阅的数据和统计结果,对我国5G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所得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对策,以期给我国5G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一定的指导。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对我国5G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对5G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信息收集和数据统计。 2)分析分析5G的优势及5G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3)针对5G产业布局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赵中亮(2019)通过介绍 5G 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分析 5G 将来可能部署的场景与制定标准,马继华(2019)概括介绍了 5G 的4 个核心技术,龚玮(2019)等对相关技术研究的深入,认为5G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严斌峰、袁晓静、胡博(2019)对 5G 的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进行总结,实现了 5G 技术与垂直行业的真正赋能。 郭晓蓓(2019)认为5G可以在辅助各新兴技术的落地、优化现有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实现金融场景的再造,为金融行业注入新的生机;邬贺铨(2019)认为5G推动了人机物的自然协同,催生了新业态,为互联网发展增加了新动能,助力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王建安(2019)认为5G时代的发展与短视频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丰富了人们接收各类数据和信息的方法。 江德斌(2019)认为要使5G真正实现商用,相关职能部门也有必要进行必要的干预,督促运营商设置部分价格适度的 5G 套餐,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用户的需要,真正让通信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好处与实惠,惠及大多数民众。 (2)国外研究现状: 从全球战略布局看,5G 争夺战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竞争的焦点,与军事、经济、政治等因素融合趋势明显。随着 5G 商用步伐的临近,Ehsan Olfat; Mats Bengtsson(2019)认为以中美欧韩日为代表的科技大国和地区,对 5G 产业的标准、话语权及市场份额的争夺战,已经进入炽热化程度。 美国是最早提出并系统实施 5G 国家战略的发达国家,JamesPearce(2017)发现美国通过稳步实施“五步走”战略,在 5G 技术研发、商业应用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已全面构筑起全球领先优势;对于欧盟来说,Alan Burkitt-Gray(2018)认为在数字时代掌握核心技术已成为其实现“战略自治”不可或缺的因素,2018 年,北约推出新战略构想,宣称要在信息通信领域加强合作,推动北欧五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5G 互联地区。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内容结构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三章 我国5G的发展现状 第四章 我国5G产业的商业模式——以华为为例 第五章 我国5G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六章 我国5G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结论
(2)研究计划 2022年1月10日前,进行基础材料的收集,完成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 2022年4月20日前,完成论文初稿。外文翻译;确定论文的详细写作提纲。 2022年5月16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2022年5月底,定稿打印;确定答辩资格。 2022年6月初,论文答辩。 |
5. 参考文献
[1]Ehsan Olfat,Mats Bengtsson. AGeneral Framework for Joint Estimation-Detection of Channel, NonlinearityParameters and Symbols for OFDM in IoT-based 5G Networks[J]. SignalProcessing,2019(167):65-68. [2]James Pearce. Verizon tolaunch 5G trial in 11 US cities[J]. Global Telecoms Business,2017(11):23-25. [3]Alan Burkitt-Gray. UKlaunches innovation network to promote 5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 GlobalTelecoms Business,2018(9):45-49. [4]赵中亮.5G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房地产,2019(31):20-22. [5]马继华. 5G时代,区块链在物联网“活色生香”[N]. 通信产业报,2019-12-09(013). [6]龚玮,梁福学.5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122. [7]严斌峰,袁晓静,胡博.5G技术发展与行业应用探讨[J].中兴通讯技术:1-12. [8]郭晓蓓. 5G产业链全景剖析[N]. 中国城乡金融报,2019-12-13(A07). [9]邬贺铨.5G开启移动通信的新时代[J].中国科技产业,2019(11):9-10. [10]王建安.5G时代短视频发展前景探索[J].湖北农机化,2019(21):35. [11]夏旭,朱雪田.5G在能源互联网应用的分析和思考[J].中兴通讯技术:1-6. [12]刘文娅.5G时代的特点及应用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112. [13]李珊,张春明,汪卫国.5G商用起步,融合应用蓬勃兴起[J].中兴通讯技术:1-7. [14]周鹏,杨清荣,杨静,吴相稷.浅析5G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6):90-94. [15]孙佳山. 5G时代到来,数字文化产业加速转型升级[N]. 中国文化报,2019-11-30(003). [16]张妍.5G赋能产业 何以推动社会发展[J].中国电信业,2019(11):24-27. [17]董宏伟.从全球5G态势看中国发展之路[J].中国电信业,2019(11):58-60. [18]贺仁龙.“5G 产业互联网”时代数字孪生安全治理探索[J].中国信息安全,2019(11):33-36. [19]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 5G技术驱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N]. 中国证券报,2019-10-26(A08).
[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