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00280.1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827121.7亿元。其中,出口贸易作为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之一,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2492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22635.2亿美元。出口形势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把握好出口结构的影响因素显得至关重要。中国对外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由“小”变“大”的过程,但“贸易大国”并不一定是“贸易强国”。
事实上,中国的“贸易大国”特征主要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区段生产的商品出口上,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链区段生产的商品出口上,中国仍是“贸易小国”的特征。我国出口产品往往重数量、轻效益,采用粗放的加工贸易模式,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偏低,继而导致对外贸易中出现 “量增价减”、“屡碰壁垒”等问题。由于中国出口产品中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不高、外商投资加工贸易在华价值链不长、出口环境日趋严峻等,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的客观事实。因此,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也成为中国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如果积极地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贸易环境的变化就能够保持自身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出口促进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能够找到适当的产业调整路径,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帮助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首先,我们要对于目前我国的出口贸易情况和产业结构情况进行梳理,自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变化造成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有必要对这种变化进行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供给侧改革后,同样也对其进行现状分析。
其次,采用面板数据分析和预测我国的出口结构,同时利用海关的出口数据和投入产出表相结合,将出口和生产联系到一起。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出口结构的分析,国外的贸易理论有许多代表性的成果:某一产品只被那些能以最低成本进行生产的国家出口,各国只有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生产和贸易,即集中生产和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才能实现自身福利和全球福利的最大化(亚当#8226;斯密《国富论》)。国际贸易得以进行的基础决不仅仅局限于贸易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国家间存在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即使有的国家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存在绝对劳动生产率劣势,国际贸易还是能够使参与贸易的国家获利。(大卫#8226;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等。
国内学者大都支持出口结构是影响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出口结构决定于产业结构,但对产业结构优化有促进作用(刘兵权2008,姜茜、李荣林2010,袁欣2010)。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是有相互传导作用的(王菲2011)。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存在着正向效应,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差异导致各省份OFDI的母国出口结构优化效应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存在着差异性,表现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正向效应高于中西部地区(马瑞、张爱群2015)。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线性回归和因果检验,缺乏更为直观的分析以展现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变化。
对于产业结构的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外的许多经济学家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关系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代表性的结论有,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一般性规律: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第一产业的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都趋于下降,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在工业化过程中不断上升,在工业化完成后趋于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一直处于上升,但在工业化初期变化较慢;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及其优化升级必然会推动经济增长(钱纳里1989)。经济总量增长从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引起需求变动的主要原因,进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库兹涅茨),以创新为基础的主导部门通过扩散效应推动产业结构转换(罗斯托)。其中,库兹涅茨从需求角度分析,将总量增长看作产业结构有序的渐进变动趋势,而罗斯托的非均衡的动态结构演进分析偏重产业结构的机理,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接受。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2——2022-11-18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022-11-20——2022-11-25 撰写开题报告,形成提纲
2022-12-3——2022-12-30 收集资料,进行研究
5. 参考文献
[1]耿司旭. 中国出口结构变化及其对生产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 ||
[2]胡朝霞,潘夏梦.贸易成本、比较优势与出口结构——基于30个国家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 研究,2017,34(11):148-161. | ||
[3]吴磊.基于出口结构变动的我国制造业调整优化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08):50-53. | ||
[4]王佃凯.贸易技术结构变动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7(07):170-171. | ||
[5]谢丹,蒋涛.新常态下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升级的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19):28-32. | ||
[6]胡文健.技术进步对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17(11):267-269. | ||
[7]李寒露.“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沿线地区出口结构优化路径探讨[J].商,2016(05):93. | ||
[8]吴玉鑫.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商,2016(04):100. | ||
[9]马瑞,张爱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出口结构效应区域差异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12):72-77. | ||
| ||
[12]刘佳,朱桂龙.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我国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演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02):136-139. | ||
| ||
[15]陈虹.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 | ||
[16]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2007(05):4-16. [17]王岳平,葛岳静.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7(02):61-68. [18] Thedynamic variable input-output model: An advancement from the Leontief dynamicinput-output model[J]. Chung J.Liew.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00(4) [19]Input-Output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Austria. Skolta, 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1989 [20]Input-Output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a critical appraisal.Rose A,SCasler. EconomicSystemsResearch. 1996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