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阶段,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情况不稳定,随着我国贸易体量的迅速增长和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与世界上其他贸易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动效应愈发明显,所谓经济联动就是两国经济活动的相关性。
一方面,国家间的经济联动也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一体化的程度加深而更加深化,全球经济正在不断趋于同步变化的过程中。
影响国家间经济联动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间的垂直专业化分工、贸易强度、贸易品的类别、财政和金融政策、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和国际直接投资等的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第 一部分,引言,包括文章的研究背景、意义,对垂直专业化和经济联动问题研究的文献回顾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详细阐述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经济联动的理论机制,为分析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结合论文实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从总体和变动趋势上分析了目前中国产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和与他国经济联动的情况; 第四部分,运用各种图表明确两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经济联动存在的联系并得出结论。
第五部分,对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已成为一大不可逆转的趋势,伴随着世界分工体系的不断演化,国内外学者对其的研究也更加全面。垂直专业化分工也可称为生产片段化,国外学者Hummels、Ishii和Yi(2001)最早提出了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计量方法即垂直专业化指数,在计算得出的指标基础上说明了十个OECD国家和四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该国出口之间的相关关系。我国也与东亚的诸多国家相似,按照比较优势参与了国际分工,而先通过垂直专业化分工使本国经济发展起来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实现了产业升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6)系统的推导了运用Hummels等人的投入产出法计算垂直专业化指数的过程,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指出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美间贸易间的关系,我国出口贸易中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很大程度上来自日、韩两国和东南亚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投入,即中美的贸易并不仅仅使两国分工结构的体现,也明显地反映了整个东亚与美国间的分工体系和贸易关系。张小蒂和孙景蔚(2006)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衡量国家竞争力,利用上述的VSS指数衡量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各个产业的国家竞争力的影响。盛斌和马涛(2008)在就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国内和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同时分析了了其与国内不同行业的产品的技术含量之间的联系,认为两者呈负相关。张明志和李敏(2011)也采用了Hummels等人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计算方法分别测度了1987至2007年我国总出口和制造业分行业的VSS值,区分了产业间升级和产业内升级两种产业升级的途径,认为我国贸易结构虽然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逐步转向资本和科技密集型,但是其实仍停留在资本和科技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是以出口产品增加值的下降为代价的,即实质上位于世界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潘文卿和李跟强(2014)对Hummels等人的方法进行了扩展,放松了假设,对以往国内外的研究的测量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概括总结。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十二月第四周前: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翻阅对已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论证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实际性,将论文题目和大致范围确定下来,进行开题报告。
十二月第四周: 整合已有资料、构筑论文的大纲。
一月前两周:根据查找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详实的论文编写工作,对论文编写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推敲整合,并进行修改,完成论文的初稿部分,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优化论文的结构,润色语句,修改不当之处,补充不足之处。
5. 参考文献
[1]蔡尚均,蓝发钦.中俄经济联动及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 俄罗斯研究,2003,(1):48-52
[2]David Hummels,Jun Ishii,Kei-Mu Yi.The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1):75-96
[3]梁经伟,文淑惠,杜洪燕.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联动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3):5-1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