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以及新常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巴经济走廊”作为该战略的旗舰项目,它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国际地区互联互通,有力回应西方国家对我国向西开放战略的唱衰。
中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是第一个与建国后的中国建交的国家,早在建国初期双方就开始了贸易合作,中巴之间存在高度的政治互信和良好的经贸合作基础。中巴双边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2017年中巴双边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20%。
但中巴双边贸易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性,高度集中的竞争性导致中巴产业内贸易发展缓慢,巴方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17年巴对中贸易逆差达到160亿美元。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巴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论证,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来推动解决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难题,促使中巴双边贸易更好的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首先,本文将基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背景论述中巴双边贸易发展现状,寻找其中特点和问题。其次,采用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理论来分析具体产业的竞争性、互补性情况,归纳阻碍双边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促进中巴双边贸易的良性发展。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巴基斯坦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向西开放战略中,具有示范性作用的“中巴经贸关系”对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吴富海(2018)在“一带一路格局下的中巴经济贸易探究”中,通过分析背景认为中巴双边贸易潜力巨大,战略地位明显。王喜莎、李金叶(2016)在“中国与巴基斯坦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中,通过相应指数测算,认为中巴双边贸易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王彤彤(201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巴基斯坦贸易的机遇与挑战”中,通过研究中巴贸易现状和产品结构,认为中巴双边贸易空间广阔,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
中国目前是巴方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相比少部分贸易产品呈竞争性而言,大部分贸易产品互补性较强。彭双燕(2018)在“中巴双边贸易现状及潜力实证研究”中,构建贸易指数测算中巴双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得出结论表明互补性强于竞争性,贸易潜力较大。杨圆圆(2018)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下中国和巴基斯坦贸易潜力研究”中,利用TC指数和IIT指数分析中巴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出口潜力和进口潜力,认为中巴商品贸易之间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双方贸易潜力较大。王金波(2017)在“一带一路经济走廊贸易潜力研究”中,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Lafay指数等进行实证检测,认为中巴双边贸易互补性强于竞争性。
中巴双边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许多阻碍。朱世冬(2016)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中巴经贸合作发展分析”中,通过数据对比定量分析,认为巴国内存在的安全问题是中巴经贸合作的主要障碍。胡艺、杨晨迪、沈铭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南亚诸国贸易潜力分析”中,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认为经济水平低下和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中巴经贸发展的主要因素。赵捷、刘宁(2017)在“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中,运用回归分析和反事实分析法进行分析,认为中巴双边贸易存在典型的非效率问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2.2022年3月17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3.2022年5月初——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答辩环节工作;
5. 参考文献
[1]吴富海.“一带一路”格局下的中巴经济贸易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34):163-164.
[2]王彤彤.“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巴基斯坦贸易的机遇与挑战.现代商贸工业[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1):47-48.
[3]赵捷,刘宁.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沿线国家产业层面数据的反事实模拟[J].世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7(03):123-133 13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