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贸区的建设能够使得区域内国家面对较少的贸易壁垒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不仅仅是货物贸易量以及规模的扩大,还能够促进成员国之间实现交流合作。我国紧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积极开展对外自贸区的建设,多年来的自贸区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新西兰虽然作为一个小国,但已经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相比处在很高的水平,又有先进的农业和工业发展优势,国内自然资源以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资源的发达正好是中国需求的产品。对于新西兰来说,中国加工制造业发达,且生产成本较低,廉价的劳动力产品能够有效降低新西兰进口产品的成本。中新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两国不同的资源禀赋使得两国具有开展贸易的可能性,依靠不同的比较优势使得双边贸易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中新自贸区的建立,能够使两国贸易优势实现扩大化,加强两国的合作,提高应对国际经济发展中遇到困难与挑战的能力。
在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中新自贸协定非但没有停步,反而继续升级。在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15次会议期间,中新共同宣布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于2019年10月16日生效,对原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贸易救济、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6个领域实行了升级,并新增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和环境3个领域。目前中新自贸区建立已有十一年之久,通过分析自贸区建设对两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两国遇到的矛盾,中新自贸区向着更深层次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以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中国和新西兰自贸区的发展进程,再分析中新自贸区的发展现状,主要分析中新双边贸易发展特征和贸易结构。接着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分析中新自贸区建立后对进出口变动的影响,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建议。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中新建立自贸区的合理性及两国互补性的理论分析
这一方面主要是通过寻求两国在贸易上的互补性,对出口结构、贸易需求进行梳理,探究两国自贸区成立的必要性。邹超,尹秀艳(2009)通过指数模型构建,从而求证两国贸易特征,指出产业间贸易是两国主要的贸易形式,两国产品在出口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贸易集中度高,自贸区建立符合两国利益;YANYING ZHANG 等( 2007)认为中国积极对外开展自贸区建设,提高开放水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考虑,更是中国面向国际发展的战略考虑,有利于新时期国际贸易规则的重塑;耿仲钟等(2017)指出随着中新 FTA 的实施,中新羊毛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方式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方向主要是中国对新西兰的进口需求较大;戚炜云(2008)中国在对新西兰签发优惠性产地证书上应该认真分析给惠清单、关税优惠幅度和原产地规则等具体优惠措施,简化贸易流程,加快贸易流转,满足两国客户的交单、议付和结汇要求;佟继英等(2017)认为两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对两国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明显大于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效应的,是贸易发展的内因;胡君茹(2016)认为中新两国贸易互补性较强,互补性持久稳定,充分利用两国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间贸易;沈四宝(2008)认为中新自贸区在一定程度上与多边贸易体系具有互补性,能够通过自贸区的建立促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并不是仅限于构建中新自贸区本身。
(二)关于中新自贸区的实证分析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本学期第九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29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3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吴向阳.中国与新西兰自贸区现状及前景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6):53-56.
[2]赵金龙,张蕊,陈健.中国自贸区战略的贸易创造与转移效应研究——以中国-新西兰FTA为例[J].国际经贸探索,2019,35(04):27-41.
[3]尹政平.中新FTA对中国自贸区建设的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17(08):45-4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