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模式的跨国比较–以xxx(如中韩)为例开题报告

 2022-08-09 09:12:1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全球经济发展情况看,经济全球化、资源全球化、技术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技术引进作为后发国家赶超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工业结构优化具有推动作用。

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较大以及技术日趋复杂化的背景,决定了我国需要以各种模式引进技术,但技术发展战略必须从技术引进模仿型向技术创新自主开发型转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1.中韩两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模式的现状分析2.中韩两国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3.中韩两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目前遇到的问题拟解决的问题:1.我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目前所处的瓶颈问题2.我国与韩国在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对比中,我国需要加强哪方面的投入3.如何在愈来愈激烈的国际技术性经济竞争中发挥我国自身的最大优势写作提纲:1.表述中韩两国目前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中的发展现状2.透过深层理解和对比,剖析中韩两国在发展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和各自优劣势3.讲述如何发扬我国自身的各种优势以及通过认识韩国技术发展过程总结我国应学习和借鉴的部分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不断深入。

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且必须的过程。

所以技术引进对于我国来说十分重要,中国计划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毋庸置疑,我国已经把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当今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7年11月30日前--确定论文题目,制定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上交导师查阅18年3月18日前--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进行中期检查18年4月30日前--接受指导老师批阅意见对论文、外文文献翻译等材料进行修改完善18年5月25日前--整理论文所有相关资料,进行细致检查,准备答辩环节工作,等待成绩发布

5. 参考文献

【1】陆园园、谭劲松、薛红志:#8220;引进--模仿--改进--创新#8221;模型与韩国企业技术学习的演进过程[J].南开管理评论, 2006, 9 (5) :74-82【2】傅利平、顾雅洁:从引进到创新:韩国现代汽车技术创新路径的启示和借鉴[J].科学管理研究,2008,2,26 (1) :117-120【3】陈一博:中国从世界制造中心向技术创新中心转变的路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5【4】程华、李莉、李冬琴: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决定因素与动态关联性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8,33 (4) :72-75【5】王伟光、冯荣凯、尹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技术效率--基于技术能力与技术效率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9, 43 (5) :100-109【6】李政、任妍:中国高铁产业赶超型自主创新模式与成功因素 [J].社会科学期刊,2015, (2) : 85-91【7】汤萱:技术引进影响自主创新的机理及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中国软科学,2016, (5) : 119-132【8】邢炜、周孝:国企改革与技术创新模式转变[J].产业经济研究, 2016, (6) :22-45【9】俞立平:高技术产业引进技术为什么会下降[J]. 科学学研究, 2016, 11, 34 (11)【10】吴延兵、李莉: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时间序列的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1 (4) : 104-108【11】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2014 (7) : 31-43【12】Alixander Gerschenkron: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2【13】Elkan R V.Catching up and slowing down:Learning and growth patterns in an open econom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6,41(1-2): 95-111【14】金麟洙:从模仿到创新--韩国技术学习的动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15】Hu A G Z ,Qian J.RD and Technology Transfer: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y[J].Review ofEconomics Statistics,2006,87(4): 780-78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