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形成原因、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开题报告

 2022-08-11 09:24:1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世界银行在2006年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即指某一经济体从低收入阶段步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出现放缓或停滞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固化的发展模式无法满足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从1978年的70美元增加到2018年9768美元,已经位列于世界中上等收入水平国家(根据世界银行准则,人均GDP达4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可被认定为中等收入偏上的经济体)。但自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呈下滑趋势,改革开放的“后遗症”也日益凸显,这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担忧。

因此,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原因以及借鉴学习他国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拟阐释“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以及形成原因,并从国际经验的角度着手,研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现状,借鉴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经验,最后提出对中国顺利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启示。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研究: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首次提出,世界银行在其对东亚经济的分析报告中指出了目前东亚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状况难以为继。Vares Hamed(2011)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部分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丧失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同时无法利用科技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Ohno(2009)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提出了经济增长的四个阶段:大力发展制造业阶段;产业聚集阶段;技术吸收阶段;独立创新阶段。他认为当二阶段无法迅速向三阶段过渡的时候,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蔡昉(2011)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持有肯定的态度,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均衡的状态,是可以借助来分析特定阶段经济发展现象的一个有用概念。郑秉文(2011)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后顺利进入中等收入行列,但很少能够顺利进入高收入行列。这些国家大多陷入增长与衰落的循环之中,或经济长期处于增长缓慢、停滞的状态。

二、中等收入陷阱原因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选取有用资料备用,关注最新学术信息。

二、2022年1月1日——2022年2月20日: 完成并上交论文初稿,等待老师的指导意见。

三、2022年5月16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雷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D].外交学院,2015.

[2]蔡昉.“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J].经济学动态,2011(12):4-9.

[3]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1(01):2-15 1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