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1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现代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尤为重要,其具有专业性强、产业融合度高以及带动作用较为显著的特点,这对制造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依赖的成本优势面临着严峻挑战,制造业迫切需要提高效率,而生产性服务业同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不仅是全球产业创新升级的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江苏省作为我国制造业大省,截至2018年,江苏制造业的规模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41248.5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3%,高于广东、浙江。这表明,江苏制造业对全国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驱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下,江苏先进制造业也面临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出口需求下降等严峻挑战,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包含资本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间服务投入,对下游制造业技术创新等有显著促进作用。如何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江苏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对于“十四五”期间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重大。因而,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江苏先进制造业的内在联系,对于实现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江苏省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写作提纲:
第一部分:引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与本文紧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及其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另一类文献是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
在第一类文献中,Greenfield(1966)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生产者提供服务产品和劳动的服务业,后得到 Browning 和 Singelman(1975)的深化发展,提出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法律、金融、商务、保险、经纪等)的专业服务产业。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将生产性服务业界定为“作为中间性投入提供给其他企业促进生产活动的服务”,同时学者普遍认为其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和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密集型等特点。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的研究主要有:周晔(2010)指出根据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发展特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罗青兰(2016)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对广东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制约广东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产业层次低。周景丽(2017)分析了山东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动因,提出了基于专业化分工的服务业外包机制、制造业价值链的分化重组、信息技术的交互创新三个方面。常骞、季华成(2018)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对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研究,提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双轮 ”驱动、融合发展的路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0年10月27日-2020年11月1日:完成选题。
2、2020年11月5日-2020年11月29日: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
3、2020年12月1日-2021年3月13日: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周晔.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及其启示[J].开发研
究,2020(6):118-121.
[2]陶卓,徐文哲,白云朴.江苏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现状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0(08):8-12 53 16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