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2-09-03 22:42:29

全文总字数:391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现今,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评价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充分就业,从微观意义上讲有利于实现单个家庭的收入最大化;从宏观来说也是政府实施相关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都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的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与国际贸易的日趋萎缩,国际投资在一国的经济地位逐渐显现出来,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日益扩大。目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了中高速增长,而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仍在日益扩大,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与就业需求的扩大这一对矛盾无疑给政策制定者摆了一道难题,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促进国内就业,优化就业结构成了经济学家们研究问题的重中之重。

而就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多数研究都倾向于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忽略了对母国的影响研究,本文主要着力于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展开论述。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在国际经济新形势下,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通过建立时间序列研究分析其影响结果。

第一部分:引言。从微观宏观角度简要阐述就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国际投资新形势与我国经济情况,引出论点。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参考现有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现有的关于OFDI对就业结构影响的理论基础做简要梳理总结。

第三部分:中国OFDI与就业结构现状分析。从我国OFDI与就业结构两个结构入手,通过查找数据等方法,详细论述当前我国对外投资现状与就业结构现状。

第四部分:传导机理分析。从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角度,来对OFDI对母国就业结构影响的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了资源补缺效应、传统产业转移、技术创新、竞争压力、人力资本等正面效应的传导机理与重合产业国际收支平衡、失业效应等负面的传导机理。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用19822016年产业结构与OFDI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方法研究OFDI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

第六部分:政策建议。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结果,得出OFDI对我国就业结构影响的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我国OFDI与就业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OFDI对母国的就业结构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写作提纲:

一、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 OFDI的理论研究现状

1.小岛清的边际扩张论

2.赤松要的雁形模式理论

3.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小泽辉智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二)外国OFDI影响就业结构的理论分析

1.就业替代理论

2.就业创造理论

3.就业结构优化理论

4.就业组合效果理论

(三)中国OFDI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三、 中国OFDI与就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中国OFDI现状

(二)中国就业结构现状

四、传导机理分析

(一)正面效应

1.资源补缺效应传导机制

2.传统产业转移传导机制

3.技术创新传导机制

4.竞争压力传导机制

5.人力资本传导机制

(二)负面效应

1.重合产业国际收支平衡传导机制

2.失业效应传导机制

五、实证分析

19822016年产业结构与OFDI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方法研究OFDI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

六、政策建议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一)OFDI的理论研究现状

1.小岛清的边际扩张论

日本小岛清(1978)的边际产业扩张论,通过研究20世纪5070年代的对外投资形式,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得出结论:在国际投资中,若通过对边际产业(即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的优劣排序依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则可以实现投资国的产业转移。如此一来既能优化东道国的产业结构,提升其经济,又能使投资国将更多资源投放于新兴产业,优化了投资国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2.赤松要的雁形模式理论

日本学者赤松(1932)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要经历进口→进口替代→出口→重新进口这几个阶段,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处于相对低附加值的产业会逐渐衰落并向另一国转移,如此阶梯型传递下去,促进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3.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学者R.Vernon1966)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中提出,产品要经历引入。成长、成熟、衰退这四个阶段,又由于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品不同,这样就会使得在发达国家市场被淘汰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4.小泽辉智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日本学者小泽辉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与一国的经济增长紧密联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最终会向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转移,从而促进投资国由劳动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的国家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积累了经验,也为发达国家关于如何实行产业和生产技术转移创造了空间。

(二)外国OFDI影响就业结构的理论分析

1.就业替代理论

Jasay1960)是最早提出有关OFDI对母国就业影响理论的学者,他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资源有限的投资国来说,若是没有相应的出口增加或者进口建设来补偿,则对外直接投资将会通过替代投资和消费的方式替代国内就业,从而对母国就业产生负面效应。

FrankFreeman1978)通过研究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数据发现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减少了国内16万的就业机会;Svensson1996)通过研究瑞典19741990的数据同样指出,对外直接投资与就业机会之间是负相关的。Steven2009)通过研究意大利19962012年间的数据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威胁了意大利工业区的熟练工人。

2.就业创造理论

Hawkins1972)通过对OFDI对母国就业效应研究发现,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增加了国外子公司对于母国设备、技术产品的需求,从而增加了母国的就业率,简称就业创造理论。Lipsey1994)还发现,通常在海外拥有较高生产份额的跨国公司比仅在国内生产的企业拥有更高的就业率。WuHengHo2003)通过研究新加坡19962000年的数据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母国制造业岗位3.36万个。Navaretti2006)通过研究比对法国、意大利的企业数据,发现跨国公司可以得到其海外子公司的知识和技术的外溢,促进母国经济增长,从而扩大了产出和就业。

3.就业结构优化理论

Fosfuri1999)首先提出了OFDI的就业结构优化效应。ForsKokko1999)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优化了母国的就业结构,随着OFDI规模的扩大,母国生产性产业的对外转移,母国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从而创造了许多非生产性的就业岗位(如法律、公共服务方面),优化了母国的就业结构。

4.就业组合效果理论

就在就业替代理论和就业创造理论争论不休时,Blomstrom1994)提出了相对折中的观点,他认为OFDI对一国就业既有正面效应也有反面的,而总体对于一国到底是正是负,还要取决于产业的分布状况、正负效应的大小程度等其他多个因素。Campbell1994)同样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母国的就业结构、产业区位、就业质量方面的效应正负两方面都有。

(三)中国OFDI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董慧琳、黄少达(2001)从理论角度研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创造效应总体大于就业替代效应。

谭黎阳(2002)认为在推动产业结构变迁与优化升级过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关键因素,它能够促进产业间的分工,优化劳动力配置,并通过需求刺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罗良文(2004)通过对我国19842005年对OFDI与就业相关数据比对研究发现,OFDI对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创造效应显著。

杨建清(2004)认为,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绕开了关税壁垒、减少了对国内资源的开发,同时投资增加了国外对母国的设备、中间产品的需求,从而增加了母国的就业岗位数量。

黄晓玲、刘会正(2007)通过回归分析发现,OFDI对我国的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替代效应两者总体上基本相互抵消,同时OFDI促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至第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同时劳动力素质与就业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姜亚鹏、王飞(2012)通过基于我国19812010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总体上OFDI在长期与我国就业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不同的地区会有差异,其中如北京、深圳、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两者之间存在着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张海波、彭新敏(2013)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20032010OFDI与就业数据,将我国分为低中高收入三个地区,其中,低收入地区没有显著的就业效应,中等收入地区的就业替代效应占主体地位,而高收入地区的就业创造效应显著。

彭韶辉、王建(2016)通过构建国际分工模型,运用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既有促进的规模效应也有抑制的迁移效应,当资本供给弹性较大时,促进将大于抑制效应。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研究计划:

120171110日确定选题并提交。

220171210日前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

32018318日前撰写、提交论文初稿和中期检查表。

42018430日前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二稿、三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重复率检查,提交论文定稿版。

52018525日前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