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流通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了引导生产、消费和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目前我国贯彻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过程,流通产业更是该战略的切实推动者。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流通产业的区域差异性十分明显,因为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区域的发展差异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总体不均衡以及可持续发展,所以研究地区间流通业发展得差异性十分必要,不仅为制定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我国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1.我国流通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1)流通产业的增加值不断提高,规模日趋扩大;(2)流通业态多样化和主体多元化;(3)流通业的综合贡献不断提高。
但是我国流通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尤为突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流通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早,在18世纪70年代,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从分工的角度探讨了流通与消费增长的关系,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Cicero(前106-前43)认为,大商业能够起到聚集和分配商品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经济发展;重商主义认为,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商业是致富之源。
国内学者对流通产业的研究主要有;洪涛、黄国雄、潭向勇等学者提出的基础产业论;刘国光、程瑞芳、高铁生等学者提出的先导产业论,认为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分发挥着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刘子峰(2005)认为,流通产业不仅具有先导产业、基础产业的作用,更是一个战略性产业,提出了战略产业论。
对于中国流通产业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国内少数文献也已经开展的相应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14年12月-15年1月,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2.15年2月-3月,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同时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3.15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进行中期检查;4.15年5月,接受指导老师批阅意见对论文、英文翻译等材料进行修改完善, 6月初定稿;5.15年6月,仔细阅读已完成的论文及相关资料以备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Willamson J.G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 description of the patterns[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65 (4):1-84.[2]洪涛.我国流通产业已成为基础性产业[J]. 现代商业,2007(18) : 5-6[3]黄国雄.论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J]. 财贸经济, 2005(4):1-6[4]任保平,王辛欣.商贸流通业地区发展差距评价[J].社会科学研究,2011.2(12) [5]曹振纲,金涛,马小勇.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11(33):21-23. [6]季模模,孙敬水.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江苏商论,2009(7): 14-16. [7]王勇.西部商贸流通业发展内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2. [8]颜萍.中国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差距研究P].西北大学,201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