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8220;城市一直是文明的壁炉,在黑暗中散发出光和热#8221;(西奥多.帕克)。#8220;我情愿醒来以后无处可呆,也不愿居住在世上的任何一座城市#8221;(史蒂夫.麦奎因)。这两句话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复杂的感情。从正面讲,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提高了生活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商品和服务。但是,城市也存在贫困、拥挤、污染、犯罪等严重问题。在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时,中国应该走那条城市化道路一直是长期争论的话题。在理论界历来有不同的意见,归结起来主要是三种观点:一是大城市论,二是中等城市论,三是小城镇论。只强调发展某一类城市,会带来片面性和副作用。因此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小城镇是符合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中国未来城镇化建设的主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县级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都将对城市商业物业的发展提出更高更多的需求。所以,我们可以断定在未来10到20年间中国零售商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逐步由区域型的省级地市级大中城市向县级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机。而当前,中国县级城市的整体商业较为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我国县级地区商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出发,其中着重研究县级地区现存主要问题以及从商业发展现状、商业定位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的对策。总体而言,本文围绕县级地区的商业发展,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情况,再进一步深入探讨县级地区商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问题:
1、我国县级地区的商业发展现状如何,区域间是否平衡?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秦尊文(1999)评述了我国走小城镇道路的由来,分析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得出通过小城镇道路来实现我国城市化是一种妄想的结论;在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中大力发展小城镇不如发展大中城市,与大中城市比较起来,小城镇的经济社会效益低;小城镇的吸引力与辐射力较弱,它们虽可把一部分农村人口吸引到小城镇来,但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的,这些人口将以小城镇为跳板,集中到大中城市去。
霍华德(E.Haward)认为:#8220;中国并不是唯一的鼓励小城镇商业发展并限制大都市发展,以达到控制人口居住区域发展的国家。但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我们都有亲身经历显示出这一政策不是很成功。因为乡村和小城镇没有规模经济和集约经济来加速经济的发展,它们的市场太小,不足以支持商业化和工业化生产#8221;。李亚和康健(2004)认为适于列入商业发展规划的内容有:空间资源的配置,包括各级商业中心区以及特定商业功能区域的区位和规模上限;社区商业的标准;大中型、且具有一定社会性的商业项目的设置,如大型综合或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基地等;商业产业政策,包括鼓励、限制、禁止的业态或商业形态目录,特定业态或区域的商业准入政策、听证政策等。黄丽娟(2003)提出县级地区商业发展与国际商业发展应接轨,做到商业形态多元化、融合化;组织结构集中化、规模化;流通功能主导化,并做到智能化、知识化,从而跟随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郭冬乐(2001)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城市的改造、扩建和发展出现了#8220;城市中心空壳化#8221;现象,这对传统的商业中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从而导致县级地区的商业发展成为了未来商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杨云彦、陈浩、陈金永(2000)认为,乡村工业的发展,不仅形成新的工业化动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新的城镇化模式,因此县级地区商业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 4日--2022年12月 5日,完成写作提纲。
2. 2022年12月28日--2022年1月2日,完成开题报告。
3. 2022年 1月7日--2022年1月12日,翻译英文文献。
5. 参考文献
[1] Young.ken!Mason.C:5UbrnaeconomiedeveloPment:_new-orlesnaderlationshiPs6,London:Maemillna,1983.
Macmill,1986.
[2]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傅崇兰.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