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提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阶层, 人们容易惯性地认为他们是生活在重农抑商政策下郁郁寡欢的一群。实际上,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他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经历了一番起落沉浮。秦汉以前, 中国社会有过相当发达的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秦汉之后的漫长历史时期,商人在中国社会上一直都很活跃,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较低, 处于四民之末。直到16世纪传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松动,两宋之后尤其明清时期传统的#8220;士农工商#8221;四民论受到批评和质疑,商人地位得到了提升。
在现今社会, 从某种角度来说,商业是否发达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是否强大的标志。商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早已不是受贬斥的行业, 而是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者受到人们的羡慕和尊重。可以说, 今天的中国商人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是形式上由地到席的改善, 而是实质意义上明显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 商人作为一个整体在珍惜这种地位,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 如何提高自身的精神层次, 更好地信守规则, 履行诚信义务, 进一步提高自身在文化层面的地位, 是应该多多予以考虑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各个时期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2、导致商人社会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田冰、张宝红在《明代商人社会地位之变化》一文中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在明代以前,一直处于四民之末,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到明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力量壮大了,其社会地位及影响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从明代商人社会地位变化的历史条件、表现等综述,中国的贱商抑商是封建社会主流,其目的是抑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和控制从商的人口,以便维护小农生产,将农民附着在土地上。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商人社会地位表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不同的朝代、就是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商人社会地位也是有差别的。明初,商人的社会地位与唐宋时期的商人相比已有明显的提高。在唐代,唐太宗曾明确宣称:#8220;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8221;。宋代明文规定九类人#8220;不得与士齿#8221;,不准进入官学,其一即为#8220;工商杂类#8221;。虽然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但是对商人的明文限制的确存在。
陈娟在《明代徽商与英国商人之比较》中认为16~ 17世纪,中国徽商和英国商人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都不相符,但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却不同,徽商提出#8220;农商皆本#8221;希望扭转社会价值观念不得而转向奢华享受,英国商人则选择依附于现有等级谋求发展,加之财产继承制度的不同,明代的商业资本如昙花一现,而英国商业资本则顺利过渡为工业资本。
朱英在《近世中国商人发展历程的新探索》-评唐力行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中写道根据《商人》的论述,近世前期商人群体的心理整合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商人群体的认同标准由血缘性的宗族关系扩及地缘性的乡土关系;其二是商人群体价值观的整合。第一方面的整合之所以出现,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市场扩大,商人的足迹遍布大都市,相互间为生存与发展苦苦争斗。在这种新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一家一族的力量已难以应付,于是商人们开始重视宗族之间的联合。而中国人群体意识的认同标准,是首重血缘性的家族关系,次重地缘性的乡土关系,所以宗族之间的联合,实际上是有着乡土关系的宗族间的联合,联合的纽带则是宗族之间的联姻。也就是说,将财富与商业利益作为联姻首要条件的婚俗变化,是商人组织由血缘向地缘扩大的重要环节。商人认同的范围由宗族内亲缘扩大到地缘,其直接结果是由宗族扩大为商帮。商人会馆的建立,可以看作是商人成帮的标志,也是商人群体心理初步整合完成的标志。不难看出,《商人》从一个新的侧面揭示了会馆建立及商人成帮的原因。
而商帮的形成,是中国商人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商人已开始以区域性群体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0日至2022年11月25日:学习规范化要求,搜集和查阅资料
2022年11月26日至2022年12月30日:初拟开题报告及提纲并上交
2013年12月30日至2022年1月15日:完善开题报告及提纲,翻译出相关材料
5. 参考文献
[1] 袁媛,中国商人历史地位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J].甘肃农业,2005,(06):5-16.
[2] 徐林.明中后期士商社会交往评析[J].东北大学报,2005(01
[3] 曹琳.明代商人经营理念浅析[J]. 历史教学2005,(03):50-5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