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结构的劳动力市场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关系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开题报告

 2022-08-10 15:10:2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现实层面和理论层面两个维度去考量。

从现实角度而言,以贵州省为例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当前基于人口机构的劳动力市场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当前对于国家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运作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进一步的深入发展探讨,有助于我们通过厘清劳动力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关系中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而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有关于完善和促进劳动力市场逐步稳定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的具体措施,并希望可以为贵州省之外的国内其他省份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借鉴。

从理论层面上,本文采用数据分析的方式,通过对当前贵州省相关的经济数据进行操作化和再规整,建构了具有高效度解释力的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文献回顾和追溯,系统的分析了国内基于人口结构的劳动力市场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关系研究的相关成果,不仅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分类讨论和系统的总结,同时也通过主题的明确化和地区的限定化,将这些研究成果同贵州省当前的实际经济发展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

另一方面,本文也通过数据分析和搜集,对当前贵州省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模型建构来更为精细的考察二者的关系和影响发展机制。

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和研究发现,提出了改进提升劳动力市场、合理规划劳动力布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现阶段就处于快速迈向发达国家的高速道路上,人口结构与产业、经济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但是国内在理论方面鲜有突破,大多数学者是对人口与经济进行计量分析。

国内大多是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多数学者是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人口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对国民经济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部分学者预测了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也有部分学者讨论了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调整对策。

国内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在东、中部个别省区的实证研究,西南鲜有类似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不仅包含了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同时也针对性的参阅和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数据分析资料。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构成就是定量实证研究和文献分析收集两种方式交互运作影响的方法。

在定量分析研究方面,本文采用了相关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通过多元线性模型、因子分析法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系统考量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Fabbri.F,Haske.J.E,Slaughter M J. Does Nationality of Ownership Matter for Labor Demands[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s Association,2003,1 ( 2-3) : 698 - 707.[2] Bertrand M. From Invisible Handshake to the Invisible Hand: How Import Competition Changes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2004,22 ( 4) : 723-765.[3] Slaughter M J.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abor-Demand Elasticiti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54 ( 1) : 27-56.[4] Krishna.P,Mitra.D,Chinoy.S.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Labor Demand Elasticities: Evidence from Turkey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55 ( 2) : 391 -409.[5] Bergin.R.P,Feenstra.C.R,Hanson H G. Off shoring and Volatility: Evidence from Mexico''s Maquiladora Industry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9,99 ( 4) : 1664-1671.[6] 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7] 李仲生.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 李通屏.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1] 胡伟略.人口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2] 黑田俊夫.亚洲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人口学刊,1993(4):14-22. [13] 宋健 . 结构 问题 是 21 世纪中国 人口 的核心问题 [J]. 市场 与人口分析,2002,8(1):26-30. [14] 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2):2-9. [15] 蔡昉.未来的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J].中国人口科学,2009(1):2-10 111. [16] 张馨艺、张琼.人口结构转变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评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1):82-88. [17] 王阳.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J].西北人口,2012(5):1-6 [18]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11). [19] 张泽厚、陈玉光.试论我国人口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1981(4):29-46. [20] 朱孟楠、尤海波、李威.建国以来人口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4):8-12. [21] 刘新荣.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长白学刊,2012(1):138-142.[22] 王光召.贵州省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贵州大学.20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