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影子银行规模迅速发展,影子银行业务已经深入到商业银行内部,因此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双重影响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影子银行能够满足市场上日益增加的融资需求,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监管体制并不完善,而且影子银行本身就拥有规避监管的特性,使得影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系统风险。所以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势必受到影子银行的影响。而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与金融体系中占据中重要地位,因此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08年金融危机证明了影子银行对于商业银行稳定性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说明了监管层应该对其审慎监管。在我国影子银行具有特殊性,所以本文结合实际,对复杂且隐蔽的影子银行业务进行界定,并且本文将影子银行的风险放入宏观系统中,强调其风险溢出效应,倡导将影子银行加入宏观监管系统,防止单一金融板块风险溢出导致系统性崩溃。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介绍了影子银行的定义,特征以及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主要构成。并且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合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情况,对影子银行的规模进行测算。同时通过指标分析测算出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本文在研究影子银行总体规模对于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同时,对于影子银行不同业务与商业银行稳定性指标也进行变量分析。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新型影子银行业务以及部分消亡影子银行业务的统计,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影子银行的发展要早于国内影子银行,所以国外对影子银行的研究要领先于国内。最早提出影子银行这一概念的是保罗.麦卡利,他认为影子银行是在传统的监管体系之外,能够从事类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随后,经济学教授鲁比尼将这一概念进一步完善为"影子银行系统"。金融危机之前对于影子银行的研究大多认为影子银行具有正面效应。Wanger和Marsh(2004)认为影子银行可以有效的降低信用风险在银行体系内的积聚,这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是。金融危机以后国外学者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影子银行给商业银行体系带来的双重影响。Tobias 和Hyun Song Shin(2009)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受到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的双重推动,并且受资产证券化的影响,影子银行在加速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融合方面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也加剧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Pozsar(2010)指出影子银行资金来源和使用比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更具风险性,其资金具有批发性质,一旦资金供应不足,影子银行会促使金融体系发生挤兑现象。Bengtsson(2013)指出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风险传递的一个渠道是金融机构间同业资金的往来,此风险将降低银行资金流动性和贷款回收的信用风险,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最终会蔓延到整个金融体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撰写进度:
5. 参考文献
[1] 易宪容,王国刚.美国次贷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的金融分析[J].金融研
究,2010,(5):41-5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