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十九大指出,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新经济、新金融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正在建立新的金融体系。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金融行业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因此,转变传统行业的融资方式,加速金融业态的转型迫在眉睫,而互联网金融产业以其普惠性、创新性的特点迎合了新时代我国金融的发展要求,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对货币政策中介工具的传导产生了冲击。对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开始爆发式增长,其对传统金融机构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逐渐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在 2016 年第七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削弱了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有效性,导致货币政策执行环境方面诸多因素发生改变,加大了央行宏观调控的难度,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急需转型完善。 本文通过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标并且选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为代表性指标,理论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讨论研究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冲击,进一步还对互联网金融的不同模式进行划分,对比探讨支付、信用业务以及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等不同模式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看,开展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中介目标的影响这一选题研究具有必要性。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发展时间较短,其对货币中介目标影响的理论研究才刚刚开始,所以本文研究有助于丰富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方面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以至于对货币政策相关理论产生挑战和质疑的背景下,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对货币乘数和货币创造机制的扩张机理、对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效应、对传导渠道稳定性的冲击等等,都有助于丰富和完善货币政策相关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连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为央行当局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实践意义: 从现实意义来看,研究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中介目标的影响具有必要性。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快速成长为金融业里一股强劲的新生力量,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冲击,影响了央行开展政策调控的市场环境。2014年网贷平台大量倒闭现象以及随后造成的市场恐慌和投资者情绪更是说明互联网金融已成为影响金融市场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和央行政策调控的重要关注点。目前中国的金融生态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金融体系中涌入了一个全新的业态,给央行如何做好政策宏观调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中介目标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是有利于解决上述实际问题的,更有利于为打造新时代现代金融体系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框架提供建议,促进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高。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本章首先对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然后对论文的研究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 本章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从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个方面入手,依次阐述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三章 本章是实证分析部分,介绍了变量选取及模型的构建过程,检验了各变量间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析对模型进行冲击并据此分析各变量间的相互贡献度,并在一系列分析的基础上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总结。 第四章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保持货币政策有效性有积极作用。 第五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对全文研究的结果进行总价评价,提出研究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拟解决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极大推动了金融创新,新型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持续翻涌的互联网金融热浪是否会冲击我国宏观经济?是否会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互联网金融的多种不同模式中,何种模式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更为显著?这都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
写作提纲 题目: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研究 1、导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1.4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 2、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2.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2.2.1支付结算 2.2.2信用业务 2.2.3虚拟货币 2.2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2.3互联网金融对利率的影响 3、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实证研究 3.1数据选取 3.2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实证分析 3.2.1ADF检验 3.2.2 协整检验 3.2.3Granger检验 3.2.3 脉冲函数 3.3实证总结 4、对策和建议 4.1 转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4.2加快利率市场化建设 4.3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5、结论与研究展望 5.1主要研究结论 5.2不足与研究展望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Friedman(1999)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包括多个方面,电子货币逐步发展会导致第三方中介有货币发行功能,因此应出台新的监管体系进行有效监管。Luca Bandiera(2006)认为电子货币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产物必将带来新货币的产生,新货币的产生将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巨大影响,这就要求中央银行能够推行新型货币政策进行有效监管。JohnHawkins(2012)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衡量指标两个方面分析了电子金融是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他认为电子货币拓宽了信贷渠道,因此央行应该采用利率政策而不是数量型政策来调节市场,央行应做好数据收集工作以更好的进行宏观调控。YumHatall(2012)提出网络点对点借贷遇到的主要问题来源于信息不对称。目标客户往往是由于自身条件有限无法满足银行借贷的要求因此选择网络贷款,因此网络借贷受到了广泛的欢迎。Mileand Prboteeah(2016)通过分析P2P网络借贷模式,认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贷款利率较高,同时运营成本较低。这一运营模式是对传统银行业务的挑战,同时也加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 国内研究现状: 董昕和周海(2001),胡海鸥和贾德奎(2003)认为,电子货币的发展导致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增强,对以货币供给量为货币政策调控中介目标的政策效果会有所影响,甚至可能使其失去作用。沈毅舟、李逍迪(2014)认为电子货币作为互联网金融交易传递的媒介,人们对电子货币的需求将会对真实货币产生替代,因此从现金漏损率来研究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会导致货币乘数的上升。徐邵军(2015)构建了一个包含互联网金融体系的货币乘数模型,当资金从传统金融机构体系流向互联网金融体系后,会在互联网体系中进行循环形成另一种形式的货币创造,影响了货币乘数。都红雯、徐斌(201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类别的电子货币会对货币乘数产生不同影响,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货币乘数,电子货币也会产生不同影响。 国内外文献述评: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金融机构和货币政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目前国内外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研究文献非常之多,但是进行对比总结之后,本文发现国外学术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而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来看,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实证研究也必不可少。本文通过研究,在理论上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且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相关的指标并搜集相关的数据实证检验分析和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究竟会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哪些影响,产生多大的影响,这些研究也将进一步充实我国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理论研究体系,为后续的深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0日-2022年12月25日 收集资料。认真研究参考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2022年12月26日-2022年2月15日 开题报告与论文提纲。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明确写作要点,论文提纲,熟悉运用Eviews软件,熟练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对模型进行回归检验。
2022年2月15日-2022年4月 论文写作。根据提纲完成相应内容,并在指导老师的意见下进行反复修改。
5. 参考文献
[1]Roland Fss,Joachim Zietz. The EconomicDrivers of Differences in House Price Inflation Rates across MSAs[J]. Journalof Housing Economics,2015.
[2]MatthiasLengnick,Hans-Werner Wohltmann.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in a New KeynesianModel with Animal Spirits and Financial Markets[J]. Journal of EconomicDynamics and Control,2016.
[3]Friedman,BenjaminM:The Future of Monetary Poficy:The Central Bank as an Army with only a SignalCorps[J],International Finance,November1999:321-33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