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尤其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发展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于货币政策的选择,应该采取规则型货币政策还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未有定论,两者各有千秋。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给予货币当局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但是存在时间不一致的问题。而规则性货币政策有利于稳定预期,但政策僵硬,缺少灵活性。因此,货币政策到底应该遵循规则还是相机抉择,不仅仅是货币当局研究的重点,在国内外学术界也是一个热点话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文献综述
该部分将从规则型货币政策、相机抉择以及两者的争论这三方面进行国内外文献梳理,重在探索已有的学术成果中可借鉴之处和有欠缺的地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货币政策框架的研究历史较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凯恩斯学派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的争论。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式进行相机抉择,不考虑公众的预期,趋冷扩张,趋热紧缩。但是Kydland(1977)和Prescott(1977)则指出相机抉择存在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当前的决策最优在未来实施时未必最优。而货币学派则认为货币政策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典型的规则有“泰勒规则”,泰勒规则认为美联储基金利率应当由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决定(Taylor,1993)。
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内学者对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的维度和深度不断加深。首先,不少学者基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用泰勒规则来检验我国的货币政策。例如:谢平、罗雄(2002)首次将中国货币政策运用于泰勒规则的检验,得出泰勒规则能够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参照尺度。卞志村(2006)运用协整和广义矩方法对泰勒规则和进行检验。其次,也有学者基于我国的货币政策背景对泰勒规则进行改进。例如:陆军、钟丹(2004)运用协整分析法估计出我国泰勒规则的具体形式并进行修正;张屹山、张代强(2007)构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考虑货币当局的前瞻性行为。
可见,在货币政策转型的大背景下,遵循规则性货币政策的观点被更多的学者所接受,但是由于受到政策惯性的影响(周小川,2016),我国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以相机抉择为主。相机抉择具有逆周期性质,确实能够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对许多新兴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经济体(Taylor,2012)的发展起到了较大作用。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2022年1月:完成选题和开题报告,并研习相关论文和计量模型
2.2022年2月-2022年3月:对文章各章节进行梳理,完成实证部分,并进行文字润色,3月完成初稿
3.2022年4月:完成终稿,提交论文并申请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 Taylor J B. Discretion Versus Policy Rules in Practice[J]. Carnegie - 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1993(1)
[2] Kydland, F, E and E. C. Prescott. Rules rather than Discretion:the Inconsistency of Optimal Pl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1977-85.
[3] Ball, L. Policy Rules for Open Economies.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J], 1998,No.980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