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世纪80年代对金融市场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了许多现代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异象,为了解释这些异象,一些金融学家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投资者的行为分析,至90年代这个领域涌现了大量高质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形成行为金融学派。行为金融学对于异象的研究不仅能够解释投资者的行为,也能为投资者决策提供重要信息与启示。
自2006年证监会推出的《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关于非公开发行进行规定后,定向增发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增发新股数量、增发融资净额及其占市场总融资额的比重均迅速增长,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股权再融资手段。随着定向增发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国内出现了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研究的热潮。但是,由于定向增发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还比较短,国内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上还都不成熟,其中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的状况较少得到关注,而机构投资者却是定向增发重要的参与主体,是以本文将就定向增发公告效应对于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定向增发是非公开发行的方式之一,其融资速度快、融资门槛低等固有特点,使之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手段。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者,是独立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外的特殊投资主体。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与短期投机同时存在,但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时,因为存在12 个月及以上的锁定期,从时间上来看,基本上属于长期投资。本文将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研究定向增发公告是否会对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有,机构投资者在决策时会更加关注公告中的哪些方面。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首先,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肯定了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存在。Ruth S.K.Tan,P.L.Chng,Y.H.Tong(2002)认为增发公告之前存在消息泄露情况。余勇(2012)采用事件研究法得出A股市场中针对机构投资者的财务融资型定向增发存在明显的公告日效应的结论。周雪(2016)与赵宠(2018)则着眼于新三板市场,其中周雪认为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的确存在但是持续时间有限,不同的定向增发的对象会对公告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可能,赵宠认为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日前后股价波动,产生了超额收益率,说明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定向增发存在正的公告效应。
其次,学者们对公告效应发挥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余勇(2012)在实证分析了对公告效应影响的7个因素后,得出股票净资产收益率、股票定向增发期间大盘走势两个指标与个股公告效应相关性最高,即资产净收益率高、在大盘下跌环境中,个股日累积异常收益率越高。顾海峰与吴狄(2014)认为定向增发公告效应与增发规模、增发价格折扣率、增发目的存在正相关性,与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比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郑云鹰与曹丽梅(2016)研究发现对于机构投资者总体而言,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大股东参与的比例越高,机构投资者越不愿意参与和认购定向增发股份;从认购方式来看,大股东以现金认购定向增发股份,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的概率就高;对于定向增发的目的而言,机构投资者偏好项目融资,不愿意参与以大股东注入资产为主的融资目的;而以往讨论较为热烈的定向增发折扣率,并不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关注的重要问题。研究的结论表明,从总体来看,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是理性的长期投资行为。
最后,不少学者提出,投资者异质信念对定向增发公告效应产生影响。邓路与廖明情(2013)首次在全流通背景下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向机构投资者增发新股;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规模负相关。支晓强与邓路(2014)认为当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时,如果向机构投资者增发新股,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的市场折扣率负相关;如果发行对象为公司大股东,则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的市场折扣率正相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5日撰写引言
2022年12月6日—2022年12月10日撰写文献综述
2022年12月11日—2022年2月28日撰写研究分析
5. 参考文献
[1]邓路,廖明情.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式选择:基于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J].会计研究,2013(07):56-62 97.
[2]郑云鹰,曹丽梅.机构投资者的定向增发偏好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02):198-208.
[3]顾海峰,吴狄.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30(06):82-8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