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30 14:42: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 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本文在借鉴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著作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课题要求,对互联网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模式进行研究。

首先,研究分析我国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指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之后了解国外扶贫采用的方式,将其与国内原有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朱俊奇(2017)认为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为“精准扶贫”战略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使我国的扶贫工作获得了更深层次、更多领域的信息支持,大大推动了贫困数据管理的精准化,帮扶举措的多样化,使得扶贫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胡新(2017)认为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对接资金与需求,通过互联网线上筹集资金,快速通过线下平台实现精准放贷,能满足贫困地区 “短、小、频、急”的需求。

其次,互联网金融机制灵活,相较传统金融较高的网点、人员费用,成本更低,并可以根据农户需求定制产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4 完成选题;2022.11.15-2022.11.29对相关文献收集整理归纳,确定调研提纲,完成开题报告;2022.11.30-2022.3.15 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2022.3.16-2022.4.30完成论文修改,提交修改稿,外文文献翻译;2022.5.1-2022.5.10 论文定稿,进行答辩准备

5. 参考文献

[1]朱俊奇.互联网 精准扶贫嵌入机制研究[A].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第十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中国软科学研究会,2017:8. [2]胡新.搭上“互联网 ”快车扶贫也现新思路[J].珠江水运,2017(12):28[3]李柱石.推进互联网金融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N]. 中国城乡金融报,2017-03-31(A02)..[4]吴玉宇,杨姗,张蔚怡.“互联网 产业链”: 农村金融内生化的新路径[J].西部论坛, 2015(5): 12-19. [5]李耀清,黄瑞刚,覃丹婧.基于“互联网 ”思维的新时期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7(5):12-19.[6]谭静.创新互联网金融发展助力农村精准扶贫[J].农业经济,2017(10): 137-138.[7]王浩.金融精准扶贫模式[J].中国金融,2016(22):25-26.[8]滕飞,刘保奎,申红艳.电商扶贫中的“短板”与对策[J].中国物价,2016(12): 74-76.[9]陈文浩.“互联网 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经贸导刊,2016(9): 70-71.[10]周双,刘鹏.我国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创新研究[J].上海金融,2017(1): 17-22.[11]廖子贞,蔡洋萍.互联网金融助力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的SWOT分析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7):114-116 123.[12]祝溢衡,彭皓.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网上支付 精准扶贫”模式的思考[J].中国信用卡,2017(05):56-58.[13]曲强.互联网金融:助力“扶贫攻坚战”[J].金融博览,2017(07):54-55. [14]蒙龙光.基于“互联网 ”农村金融供需分析——以甘肃省扶贫工作为例[J].经济师,2017(08):172-174 176.[15]苟凤丽.互联网金融助力金融扶贫的对策研究[J].金融济,2017(20):19-20.[16]吉文惠. 金融扶贫需借助互联网融资融智[N]. 中国城市报, 2016-10-17(008).[17]Jeanneney S.G.,Kpodar K.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Can There Be a Benefit Without a Cost?[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11,(1):143-163.[18] Bruhn M., Love I. The Real Impact of Improved Access to Finance: Evidence from Mexico[J].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4, (03): 1347-1376.[19]Hsu C.David Kennedy and Joseph E.Stiglitz (eds):Law and Econom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stitutions for Promoting Developm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European Business Organization Law Review,2016,17(1-2):223-22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