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传染效应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29 14:17:3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全球资本市场加速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大量流动。

科技进步促进网络平台的搭建和优化使得信息在不同市场间的传递更加透明和便捷,加大了金融市场相互依赖和影响的程度。

金融资产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在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寻求交易和投资的机会,由此风险特性各异的不同资产得以在全球范围的金融市场上重新配置和组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中介机构,是金融危机中风险传染的重要中介角色,2008 年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传染的最直观的例证,商业银行风险传染的研究因此引发关注。

我国的银行业由于实行相对严格的分业经营,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利率尚未自由化等因素的存在,一直相对独立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之外,加之处于国家资本的极度保护之中,尚未爆发灾难性的风险事件。

那么我国商业银行究竟面临怎样的风险状况,银行风险是如何传染的,本文将结合有关商业银行风险传染效应的研究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进行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商业银行风险传染的研究,逐渐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缜密的分析框架,本文在此依照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将商业银行风险传染研究的主要理论归纳为三个部分:封闭银行体系风险传染、银行间市场的风险传染和银行风险的跨国传染。

1、 封闭银行体系传染理论封闭银行体系指的是即没有银行间市场,也没有存款保险等外部救助的银行体系。

在这种银行体系中,储户挤兑是银行风险的主要表现,这也是银行风险传染最原始的表现方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大量与选题有关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找到选题的理论研究基础,同时通过对不同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类,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型。

(2)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翟金林.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0[2]包全永.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模型研究[J].金融研究,2005(8):73-84[3]董青马.开放条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4]马君潞,范小云,曹元涛.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极其系统性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7(1)[5]叶五一,陈杰成.基于虚拟变量分为点回归模型的条件 VAR 估计以及杠杆效应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0(4):1-7[6]周天芸,周开国,黄亮.机构集聚、风险传染与香港银行的系统性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2012(4):77-87[7]科尔内,马斯金,罗兰.解读软预算约束[J].比较,2003(4)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传染效应研究69[8]张杰.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4(6)[9]翟金林.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研究[J].南开学报,2001(4):83-89[10]吴敬琏,陆百甫.银行改革: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J].中国经济快讯,2002(7)[11]赵丽芬,董军.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能否解决六大难题[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3)[12]段文斌,张红星.转型期国有商业银行的软预算约束[J].南开学报,2005(6):115-121[13]董小君.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