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投债1992年起源于上海,是当时的中央政府为支持上海浦东新区建设而批准发行的债券,共计5亿元。自上海浦东建设债券发行,城投债一路走来已有20余年。这20多年来,城投债规模从小到大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历程,已在中国债券市场上占据了很重要的一环。但与此同时,随着城投债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其潜在风险也在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城投债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对其发展方向献言建策。
现阶段我国学者对于城投债券、市政债券的研究颇多,但绝大部分集中于通过国外经验的介绍、对比,根据国内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必要性,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探讨。针对我国现阶段所产生的特殊的“准市政债”—城投债,笔墨不多,更缺乏系统的研究。深入研究城投债产生机理和运行现状,分析目前城投债存在的问题,应当如何规范发展城投债,对于思考我国地方政府未来应当如何完善城建资金融资渠道对于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以及探讨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债券管理、降低财政风险,都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将以探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为起点,结合准市政债券特有的优势,详细阐述城投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我国城投债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分析、总结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制度与运行状况,对比分析我国城投债在具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最后提出我国城投债及地方政府债券未来发展的建议。
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James M.Poterba和Kim S.Rueben就州财政制度对于市政公债市场的影响作了专门研究。文章分析了一年间不同的州发行的免税市政公债,发现对赤字和公债发行的法律约束在公债的融资成本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约束越多越严,债的融资成本越低,也就是说市场喜欢那些财政政策相对谨慎的州所发行的公债。
Hempel (1972)、Zinunerman (1977)和Trzcinka (1982)等人认为市政债券具有信用风险,甚至从某种程度而言,由于市政债券的特定作用和政府宏观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其信用风险要大于同等信用级别的企业债券。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汇总,借鉴学习。
5. 参考文献
[1]冯天娇.城投债产生、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论坛,2015(08):96-100.
[2]梁瓒.我国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投融资中的城投债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吴亮圻,田鹏.我国城投债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J].债券,2013(08):39-4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