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金融体系的效率低下是我国金融和经济改革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金融创新也随之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并且已被证明是提高金融效率的有效手段。本篇论文立足于我国当前金融发展的实际背景,研究金融创新和金融效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作用效果,以其在大视角下在创新效率层面对我国的经济运行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金融创新通过对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结合金融体系带来质的变化,深远地影响了全球金融体系的面貌及未来发展趋势,由此成为各国金融发展重点研究的课题。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国家,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构建一个健康的、稳定发展的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金融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对于目前我国以效率为指导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通过金融创新来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当前金融创新和金融效率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论文将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层展开:研究在金融创新的生成与扩散过程中金融创新与金融效率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的途径,研究金融创新给金融效率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切实可行的对策。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1970年以来,金融创新逐步引起经济学界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延伸出以下几个领域:
一是金融创新含义的研究。Tufano (1989 ) 认为金融创新涵盖了金融工具、市场本身及其创新过程;Merton (1992)将金融创新归为三种类型,即合约的议付、预期的价值合约以及价值的时间转移,并对其功能进行总结;Llewellyn (1992),Rogers (2002)等人将其界定为金融工具、业务与市场的开发及演变。国内则起步较晚,周林和何旗(1985 )第一次在《金融研究》中正式提出金融创新概念。随后,王仁祥和喻平(2004)、王琼(2008)、朱明星(2013等人从宏观与微观层面,进一步讨论了金融创新内涵。
二是金融创新动因的研究。Silber (1983 )的约束诱导论表明金融创新是由于金融机构为减轻企业内外约束,实现最大化利润而产生;Kane (1984) 的规避管制理论表明金融创新是由于政治体与经济体,即制度创新与市场创新二者交互演变而产生;Hicks,Niehans (1982 )的交易成本理论表明金融创新的控制要素是降低交易成本;除此之外,Davis (2008 )认为金融创新是与经济制度彼此作用的金融系统内部的制度革新;Greenbaum, Haywood (1973 )认为社会财富的积累是金融创新的诱导因素;Friedman (1976)认为金融创新是为抵制通货膨胀而产生的,也由此解释了当时风险工具兴起的原因;国内的相关研究则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步伐逐渐深入,马红霞(1992 )认为金融创新主要为应对金融环境变化、市场风险转移的威胁而产生;王仁祥和姚耀军(1999)、王仁祥和喻平(2004)在厘清西方金融创新动因理论后,将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政府推动型、技术推动型、追逐利润型和市场失败型四种金融创新的动因;朱明星(2013)基于实证检验,将金融创新的诱导因素归为内生、外生因素,并认为技术与人力是推动金融创新的关键。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十二月初—2022年十二月中旬半个月时间,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确定论文撰写的大致行文框架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整理。
2022年十二月中旬—2020年春节前夕,完成论文框架基建工作,即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文献综述等内容撰写工作。
2022年春节过后—2022年开学后三周内 确定筛选合适的金融指标,确定研究样本数据来源,搜集数据,构建模型完成论文的实证分析部分。
5. 参考文献
[1] 蔡玉胜,吕静韦.基于嫡值法的京津冀区域发展质量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8, 37 (11) :67-74.
[2] 陈夏岚.基于金融地理学视角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机制探析[J].商业文化 (上半月),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