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发展随之进入了新常态,主要任务即保增长、调结构、去杠杆、去产能等。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外汇储备供需关系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冲击,出现了外汇储备规模快速下降的新现象,进口、外债还本付息、国际收支及跨境资本流动、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发展变化都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需求。我国外汇储备需求与进口等因素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进口和外债还本付息对储备需求具有正向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对储备需求具有负向影响。国际收支及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对外汇储备需求的正向影响也比较显著。
考虑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交织会对我国国际收支、资本流动及外汇储备等外部经济要素产生较大冲击,以新常态为背景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决定因素和动态调整,对于确定我国外汇储备的合意规模、更好地管理外汇储备、保障外汇储备作用的发挥等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并可以随时兑换成外国货币的外汇资产。通常状态下,外汇储备的来源是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集中到本国央行内形成外汇储备。
从已有研究来看,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储备过剩的视角探讨最适度储备、如何运用高额储备等问题,而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储备需求形势变化的系统性研究还较为少见。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剖析经济新常态后我国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外汇储备需求结构变化的冲击。通过向量自回归、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需求的决定因素对储备需求的影响方向及作用程度,以期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因素主要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Robert Triffin(1960)是较早研究外汇储备问题的学者,其最早提出了运用比例分析法来测算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并发表了《黄金和美元危机》一文。特里芬基于储备需求随着贸易增长而线性增长的假设,将外汇储备规模与进口额的比例大小视为外汇储备规模是否合适的一个标准。他通过对比12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的变动情况,得出结论:外汇储备数量与进口产品数量的比率最佳为40%,当低于30%时官方需要进行干预调节。同样提出比例分析法的,还有芝加哥大学教授H.G.Johnson(1958),他率先提出了储备/广义货币比率(R/M2)分析方法,他认为国际收支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贸易顺差代表着本国货币需求过度,反之则代表国内货币供给过多。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 阐述研究问题提出的原因和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
- 通过分析各类学者提出的方程来研究外汇储备需求的决定因素
- 结合新经济常态对我国经济面对的外部冲击情况,分析外汇储备需求决定因素的动态发展
- 构建我国外汇储备需求方程,选取2005-2022年季度数据作为样本,对我国外汇储备需求进行实证分析
- 结论及政策建议
5. 参考文献
[1]唐亚晖,姚志远.新常态下我国外汇储备需求的决定因素及动态调整[J].当代经济研究,2019(06):64-73.
[2]陈珂. 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2
[3]孙文艳,余凯月.我国外汇储备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0):6-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