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29 14:21:3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的传统银行业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经营发展体系,经营发展更显得体制化,呆板化,创新力不足。而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其开放、创新的理念更符合当前大众的需求,随着它爆发式的增长,逐步改变着现有金融竞争的格局,挤压了传统银行的盈利空间,动摇了传统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地位,给传统银行的运营及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传统银行如何面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题目将通过比较互联网金融较传统商业银行所具备的优势,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挑战进行了由点到面的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进一步提升传统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使互联网金融更好的服务于银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根本问题:探索传统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二)细分问题:

1、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特点、发展模式等;

2、分析互联网金融相较于传统银行的优势;

3、分析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及优势;

4、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5、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中间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等的挑战;

6、传统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具体应对策略;
7、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共同发展的趋势。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水平概述

沈虹杉、谭杨杨(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以及蓬勃发展其实是与传统金融行业的变革密切相关的,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传统金融业逐渐不能满足随之而来的融资需求,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非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插足传统金融业的业务其实是受市场需求刺激导致的。戴险峰(2014)认为监管制度的不明确以及我国长期存在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状况,是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郑国强、童彤、潘文杰(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会分流商业银行的存款,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资金绝大多数以不同形式回流到了商业银行,所以商业银行存款总量受影响并不大,然而互联网金融会使商业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和短期的定期存款下降,资金流向企业、同业,最终以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的形式回流银行体系,原本活期小额资金置换为成本较高的企业存款、协议存款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使储蓄存款产生分流。

张晓朴(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功能,只不过是在金融的外在表现形式上进行的创新,可以看作是传统金融业经营业务的线上扩张。吴晓求(2014)指出,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并未有本质上的不同;它可以独立生存,而且具有传统金融的功能链,对于传统的金融体制起到了健全、补充的作用。曾刚(2012)通过比较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发现,在多个方面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更有效率;但是未来互联金融究竟能走多远还很难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它的发展,比如监管层的态度。

学者李佳(2015)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分别针对的客户群进而指出,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客户一般是缺乏完整的财务报表信息,也就是说,这些互联网金融客户并不具备在商业银行进行融资的条件,或者说对他们放贷具有较大的风险,所以其实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并不是银行想要寻找的融资对象。因此,这新旧两种金融业态在融资业务上并非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局面,而是互为补充。

二、国外研究水平概述

ManuchehrShahrokhi (2008) 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之后出现的第三种金融模式,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提高金融效率。

Mollick(2014)进一步研究众筹金融的发展,认为个人网络和基础工程质量是众筹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相较于金融中介机构,众筹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互联网发展模式,结果是大多数众筹者履行出资人的义务。

James Mcandrews,Franklin Allen and Philip Strahan(2002)认为互联网金融会加速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到资金的需求方的进程,这会使商业银行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相对降低。Lihui Lin, Xianjun Geng and Andrew Whinston (2001)认为互联网金融使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区分更加难以界定,结果就是金融机构经营的业务由之前的互不相关变成现在的互相竞争,不过竞争也是创新的源动力,这也有利于消费者获得更高的收益。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通过调研、访谈、阅读文献等途径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其相较于传统银行的优势,分析其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并且通过相关资料及数据分析经历了百年发展的传统银行所具备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进行核心研究,即通过模型和实证研究构建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体系。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探索传统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的对策。

5. 参考文献

[1]沈虹杉、谭杨杨.2014 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R].成都:成都社信财富股权投资基金中心,2014-6.

[2]戴险峰.互联网金融为何盛行中国[J].金融视点,2014(3).

[3]郑国强,童彤,潘文杰.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应对策略[J].经济视角旬刊,2014(6) :17-19.

[4]张晓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J].金融监管研究,2014(2).

[5]吴晓求.互联网金融的逻辑[J].中国金融,2014(3):29-31.

[6]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一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11):11-13.

[7]李佳.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与融合-基于金融功能观的讨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

[8]Manuchehr Shahrokhi,(2008),#8221;E-finance: status ,innovations, resour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8221;, Managerial Finance,Vol.34 lss 6 pp.365-398

[9]Mollick, E.R.(2014) The Dynamics of Crowdfunding: Determinant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9, 1-16.

[10]Franklin A11en,James Mcandrews and Philip Strahan.C-Finance:And Introduc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0.

[11] Lihui Lin,Xianjun Gengand Andrew Whinston.A New Perspective to Finance and Competition and Challenges for FinancialInstitutionsintheInternetEra[M]//BISMonetaiyandEconomicDepartment. ElectronicFinance:A New Perspective and Challenges,Basel,Switzerland: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200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