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意义: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垄断,使信息在一定程度实现共享,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方便了生活,提高了效率,互联网作为技术变革引发了社会习惯的改变,总之互联网作为一种科学技术,深刻在影响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使传统行业再次繁荣。互联网与金融实现跨界融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的新生,物质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拥有独立生存空间的金融模式,开辟了中国的长尾市场,服务于更多的小微企业,但最终目的是将货币资金更加有效地配置到经济部门和个人,进而能够在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普及快捷普惠的服务。
我国在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外部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席卷以及国内债务违约事件的不断发生,维护金融稳定已经成为货币当局的重中之重,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经济金融结构性改革的深水区,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的框架,完善金融体系的建设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基于上述原因。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相关对策的提出,也将最终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1.首先是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及现状,比如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第3方支付,P 2 P网贷,众筹,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货币,基金互联网银行和互联网券商7种模式。2.然后是对金融稳定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及金融不稳定成因的理论进行分析。比如当下导致金融不稳定原因的理论,总体分为以下几种,债务风险论,金融不稳定假说,金融周期润,货币政策失效论以及公众预期理论等。3.最后将上述二者进行结合,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并且提出相关对策。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稳定的当下现状。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有效结合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解决中国金融不稳定成因的理论分析。能够提出相关有效的对策来解决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
写作提纲:1、引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都源于国外的经验,对于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最早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局限于传统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化,如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等,着重分析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程度。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概念也逐步拓宽。谢平等(2012)提出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尤其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等将颠覆人类已有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属于第三种融资模式,既不同于间接融资模式如商业银行等也不同于直接融资模式如资本市场等,将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提高信息和资金的匹配效率,提高资产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吴晓求(2015)提出了广义互联网金融以及狭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狭义的互联网金融只包括以互联网为平台,具有互联网精神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在狭义概念的基础上还包含传统金融的业务的互联网化,即金融互联网部分。并认同谢平等“颠覆观”的思想,将互联网金融看做是基于对传统金融的冲击所产生的一种新的金融业态,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竞争会推动金融机构变革和效率的提高,进而完成从大企业金融、富人金融向小微企业、个人的普惠型金融的转变,具体定义为:具有互联网精神、以互联网为平台、以运输局整合为基础而构建的具有相应金融功能链的新金融业态,也称为第三金融业态。部分学者如田光宁(2014)虽然认同金融互联网化和互联网金融产品两个维度的概念,但对于“颠覆论”仍有争议。博迪、莫顿(2000)所指出的金融系统的六项基本核心功能,即在不同的时间、地区和行业之间提供经济资源转移的途径;提供风险管理的方法;提供清算和结算支付的路径以完成交易;为储备资源和在不同企业中分割所有权提供有关机制;提供价格信息、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的决策;当交易中的一方拥有另一方没有的信息,或一方为另一方的代理人时,提供激励的方法4。互联网金融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金融搭建的平台使客户选择适合自身性格和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通过交易信息交易记录选择借款人进行资金的接出和接入,实现了融资功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支付;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数据的收集、存储,进而整合为有效信息,建立征信体系,进行信用风险防控或者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来进行风险管理。刘晛(2016)认为现阶段而言,互联网金融更多表现为将“互联网”作为工具实现金融功能,开拓了小微企业和个人的“长尾市场”,拓宽了金融的广度,但能否提高金融效率,增加金融深度,则要考量互联网金融能否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和有效控制风险。
根据国内外金融稳定的相关文献,专家学者们对金融稳定的阐述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Honben 和 Kakes 等(2004)从银行机构资金配置合理性的角度出发,认为金融稳定就是银行机构能够合理的配置资源,并能识别潜在风险,具有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FootMihcael (2003)从公众情绪及预期的角度出发,认为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稳定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可以避免银行机构由于受到外部冲击而出现“挤兑”事件的发生;Minsky(1999)等则认为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因此,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Mihcael Foot(2003)等认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的充要条件,二者相互作用。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3号至11月29日:完成选题
2、2022年11月30日-2022年12月6日: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1月1日-2022年1月18日: 上交详细的论文提纲,等待老师的指导意见
5. 参考文献
[1] 李明选.互联网金融产业及其对传统金融冲击影响的研究[J].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