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党和政府正全力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宏观经济“脱实向虚”的演化特征,明确提出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协调发展,同时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2019年,中央进一步强调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落实“六稳”助推经济行稳致远。从实践层面看,政府立足于国内外宏观环境的现实背景,聚焦于国内经济转型的主要矛盾,从顶层设计出发,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应对经济“脱实向虚”的政策。然而随之而出现的一个棘手问题是,伴随着经济政策组合、力度的频繁调整,微观主体对政府部门是否、何时以及如何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预期。这会影响微观主体消费和投资行为,进而改变宏观经济调控的实施效果,由此逐渐形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难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稳定与经济波动形成了类似“棘轮效应”的双向困境。因此,在金融风险集聚和实体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稳定构成了宏观经济演化的重要特征。为解析上述两难困境,本文尝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别阐释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明晰新时期国内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而且有益于科学制定经济调控政策,增强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以及提升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进而为统筹“稳增长、防风险”的目标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本篇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涉及的研究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资产配置的视角观察,Antoniou等认为(2015)当不确定性上升时,经济主体的流动性偏好、风险厌恶等方面的倾向会更明显,进而推动投资者在不同资产的配置权重上进行相应调整,资产重新配置的过程会引致市场风险的联动性溢出,从而影响金融稳定。
从银行信贷来看,Bordo等认为(2016)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会加剧信息不对称程度,这会降低银行的有效监督,引致风险溢价增加,从而提高信贷价格,减少信贷成交量,引致信贷规模紧缩,由此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集聚。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从以下方面主要论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金融稳定的冲击:
第一章是绪论,该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奠定全文基调。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该章主要回顾了有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稳定的相关研究,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积累研究经验,夯实研究基础。
5. 参考文献
(1)逯进,王金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稳定与波动的动态关联.商业研究(CSSCI),录用.
(2)王凯.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人民币汇率[D]. 2019.
(3)张龙.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预期冲击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 202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