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298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化,金融行业也逐渐成为当前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的稳定制约着一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
1968年,美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启动并逐渐形成体系,之后以ABS、MBS、CDO为代表的金融衍生产品相继问世,孕育了美国影子银行滋生的土壤,影子银行业务也随之迅速膨胀。
影子银行依托着与商业银行的合作背景,丰富了投资渠道,扩大了信用创造更好地发挥了资金融通的作用,实现了更高的投资效率。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 研究内容: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学术界对影子银行的评价也各执一词。
一方面,影子银行通过灵活多变的业务模式为难以取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渠道,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由于缺乏监管,加上其业务的交叉性和隐蔽性,影子银行本身蕴藏着难以预估的风险。
基于研究兴趣,笔者打算从以下内容和框架着手,仔细研究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文章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这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包括商业银行研究和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影响研究,通过学者们的文献归纳理,了解现有研究的思路和视角,并由此探寻具有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的方向。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国外研究现状2012年,EduardoPol首先将2007-2008年美国银行业的危机定义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件,对于独一性事件的因果分析需要用反事实研究方法,所以文章构建了一个影子银行模型去实现对银行危机爆发的因果分析,最后得出了导致美国银行业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证券化和无知性。
2012年,Nicolagennaioli,Andreishleifer和Robertvishny构造了一个金融创新标准模型,其中包含两个前提假设,一是投资者们(或者金融中介自身)忽略了潜在的风险,二是投资者们都对具有安全现金流的证券有需求。
金融中介会迎合投资者的需求,设计出看似安全但却存在风险敞口的证券这些证券往往由于风险被低估而过度发行。
4. 参考文献(不低于12篇)
2017.11.1-2017.11.30 选题、开题、确定写作提纲,文献整理2017.12.1-2018.3.18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2018.3.20-2018.4.10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2016.4.11-2018.5.10提交论文定稿版,准备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