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降杠杆对僵尸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2-08-01 22:58:4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高杠杆对于金融系统和企业生产率的危害,让实体部门“去杠杆”成为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关于僵尸企业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僵尸企业”的概念最早是由Kane在1987年提出的,指的是那些资不抵债、完全通过政府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其降低了行业生产率,产生投资挤出效应。僵尸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弱,却僵而不死,抑制了同行业内非僵尸企业的投资规模、就业机会和生产率增长,挤出了正常企业的融资。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常用的“稳增长”和“降杠杆”的工具,其渠道分为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僵尸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外部融资,包括银行借款、政府补贴以及其他。货币政策对于僵尸企业债务融资成本问题的影响至今还无相关研究,本文将从货币政策降杠杆的角度对僵尸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行分析。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货币政策影响僵尸企业融资成本的理论分析,包括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的传到途径、我国僵尸企业现状、货币政策降杠杆对僵尸企业融资的影响;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货币政策降杠杆对该僵尸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第五部分为总结。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措施。米什金(1995)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划分为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也被称作“货币观”和“信用观”。凯恩斯(1936)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机制影响投资和产出。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途径”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使“信用观”逐渐活跃,我国实证研究结果大多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主要是信贷渠道而不是货币渠道。周英章和蒋振声(2002)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信用渠道对微观经济体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陆虹(2012)发现我国宏观货币政策中信贷渠道占据主导地位,且其传导效果呈非线性的特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的文献,写出有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毕业论文。进度安排如下:

2022年12月9日—2019年12月28日,与导师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2022年1月06日—2020年1月19日,与导师交流,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刘莉亚,刘冲,陈垠帆,周峰,李明辉.僵尸企业与货币政策降杠杆[J].经济研究,2019,54(09):73-89.

[2]谭语嫣,谭之博,黄益平,胡永泰.僵尸企业的投资挤出效应: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7,52(05):175-18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