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市科创板“特质波动率之谜”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02 10:24: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特质波动率反映公司间波动率的差异,等于资产定价模型中不能被市场或行业解释的部分。在经典的CAPM中,指的是可以分散的风险或者非系统性风险。关于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率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学术界称特质波动率和预期股票收益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为“特异波动率之谜”。

对于特质波动率之谜,国外学者对于特质波动率方向和截面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不论采取理论模型分析和实证数据验证的方法,学者们都难以取得一致的结论。关于中国股市科创板的“特质波动率之谜”,前人有过研究和一定的文献资料,论文在之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股市科创板特质波动率之谜,丰富目前特质波动率之谜的研究成果。对这一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中国股市科创板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国股市科创板的“特质波动率之谜”是否存在,即预期特质波动率和预期股票收益之间是否存在负相关。建立ARMA模型得到预期特质波动率,研究当使用预期特质波动率时,是否仍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

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特质波动率之谜”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热烈讨论。杨华蔚和韩立岩(2009)采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回归的方法,发现滞后的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存在负向关系,支持我国市场特质波动率之谜的存在,且认为Miller(1977)异质信念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然而,很多学者对“特质波动率之谜”存在提出了质疑(如Spiegel和Wang(2006) 、Diavatopoulos等、(2006) Bali和Cakici(2008)、Fu(2009)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理论模型中得到的正向关系是针对预期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率,而实证中所使用的滞后的特质波动率能否作为预期特质波动率的代表需要论证;第二,样本的选取。Ang等(2009)针对这些质疑做出了回应,但他们在研究中采用特质波动率对公司性质进行回归得到预期特质波动率的做法仍然备受质疑。Huang等(2010)阐释不考虑上月的收益过高而出现收益反转的情况,将会出现收益负相关,而一旦将收益反转进行控制,特质波动率和预期股票收益会出现显著的正相关现象。而Fink,Fink和He(2012)指出Fu(2009)中使用了条件方差模型中的同时期的信息,所以会产生正相关的结论,一旦将这一信息进行控制,则不会出现正相关的信息。同时也有学者认为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是正负同时存在的。Stambaugh,Yu和Yuan(2015)将股票分为高估、低估两种状态,并指出股票价格处于低估状态中,其预期收益和特质波动率正相关,而高估状态下,其关系则为负相关。Raeh-walski和Wen(2016)研究发现,短期特质波动率和短期的预期收益负相关,长期特质波动率和长期收益率正相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查阅文献,收集整理数据;

2、2022年3月13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3、2022年5月10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左浩苗, 郑鸣, 张翼. 股票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对中国股市“特质波动率之谜”的解释[J]. 世界经济, 2011(05):119-137.

[2]刘维奇, 邢红卫, 张信东, et al. 投资偏好与“特质波动率之谜”——以中国股票市场A股为研究对象[J]. 中国管理科学, 2014, 22(8):10-20.

[3]谢虹. 基于前景理论的中国股市“特质波动率之谜”研究[D].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