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无线充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能量传输方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与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相比,无线充电技术具有安全性高、便捷性强、应用场景灵活等优势,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医疗植入设备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无线充电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无线充电领域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双向无线充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展开,通过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提高系统性能。
1. 主要内容
1.深入研究双向无线充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无线电能传输原理、磁场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双向能量传输的实现方式等。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建模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逐步展开以下研究步骤:
1.文献调研阶段: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双向无线充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关键技术,为研究方向的确定和方案的设计奠定基础。
2.理论分析阶段:深入研究双向无线充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无线电能传输原理、磁场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双向能量传输的实现方式等,为系统建模和仿真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3.仿真建模阶段: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例如Simulink、COMSOL等,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建立双向无线充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关键模块参数进行设置,为系统性能分析提供平台。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基于新型线圈结构的双向无线充电系统设计:针对传统线圈结构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型线圈结构,例如DD线圈、双D线圈等,以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和功率密度。
2.基于先进控制策略的双向能量传输控制:研究先进的控制策略,例如滑模控制、预测控制等,实现对双向能量传输的精确控制,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3.多目标优化算法在双向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应用: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例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对系统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例如线圈参数、补偿网络参数等,以实现在传输效率、传输距离、系统成本等多方面的优化。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谢少伦,张艺弛,王正仕,等.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研究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20,35(15):3145-3160.
[2] 赵争鸣,王学梅,张承慧,等.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39(17):4905-4918.
[3] 张凯,黄学良,谢少伦,等.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电工电能新技术,2020,39(04):1-11 2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