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本课题的意义
磷(phosphorus)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在植物生长各种和代谢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磷素在酸性或碱性土壤中的强烈固定作用,磷的矿质化及有机化使得植物对土壤中的磷吸收率很低,土壤中可溶性的磷浓度不足10pM。而在植物根际周围的土壤中甚至只有亚微摩尔的水平,所以磷也是一种限制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磷能促进糖分和蛋白质的正常代谢,早生根,根系发育健壮,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加快灌浆进程,提早成熟。缺磷时,植株分枝减少,茎秆矮小,叶色暗绿或紫红,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降低,细胞分裂和扩展,呼吸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等代谢过程普遍降低。磷在叶片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调节功能可看作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生殖生长时期,这一时期缺磷将直接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为了提高大豆在低磷情况下的产量,前人已通过努力将水稻中的磷转运蛋白OsPT2和OsPT6基因分别转入到大豆栽培品种新辽鲜和东农50中,这两个基因是磷转运蛋白家族中的一员,低磷胁迫下在水稻根部强烈诱导表达。目前转基因材料已繁育至T5代。
在繁育过程中发现,转基因大豆植株在低磷处理下的根长、株高、地上部、地下部的干重、鲜重及结荚、产量等性状与亲本相比均呈现显著优势。本实验试图通过遗传稳定性分析及农艺性状调查确定外源转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2.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OsPT2和OsPT6转基因T4代大豆为材料,以其受体亲本为对照,采用PCR检测及草丁膦检测方法分别对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同时以受体亲本新辽鲜和东农50为对照,对产量性状、形态性状和品质性状等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鉴定了外源转入基因在大豆体内的遗传稳定性及转入外源基因后大豆材料的性状表现,从而确定本转基因材料的实际应用价值。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2015年夏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转基因试验基地对OsPT2和OsPT6转基因大豆T3代材料进行扩繁与去杂,得到T4代种子。
以前期获得的3个转OsPT2基因T4代大豆株系种子和2个转OsPT6基因T4代大豆株系种子为材料,分别以其受体亲本新辽鲜和东农50为对照进行盆播,每盆一粒种子,土壤采用大田土与营养土以1:1比例均匀混和,保证大豆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和土壤持水能力,试验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转基因试验基地进行。由于受体亲本均为东北大豆品种,因此在南方种植时需对所有材料进行日落后加光4h处理以延长大豆生长发育期。每个株系随机选取40株进行取样和考种,对所测数据计算平均值。
2.技术路线:
见附件 | |
3.实验方案 本实验在连续多年的育繁过程中,以T4代大豆株系为材料,采用PCR检测及草丁膦检测方法分别对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同时以受体亲本新辽鲜和东农50为对照,对转基因大豆的产量性状、形态性状和品质性状等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 |
4.可行性分析:
遗传稳定性分析方法体系已较为成熟,操作比较方便。农艺性状调查方法比较科学,统计数据比较丰富,对大豆生长性状有较为全面的描述,且较为合理。
4. 研究创新点
本实验采用PCR检测及草丁膦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较可靠,另外本实验对大豆生长的各性状作了全方位的调查,实验数据较为丰富。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研究计划
2015年7月9月
水培培养大豆材料15天,取幼嫩根系,提取根系DNA,进行PCR检测,同时进行抗草丁膦鉴定;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