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霉酮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内药效测定开题报告

 2023-02-19 20:20: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一种检疫性细菌病害,其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citrulliAc)1。198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西瓜生产大田中,该病害首次被发现。之后在巴西、希腊、匈牙利、澳大利亚、以色列、土耳其、日本、韩国等国家均被发现,除西瓜外,该病病原菌还能够侵染甜瓜、南瓜、黄瓜等其他葫芦科作物2。病菌主要通过带菌种子实现远距离传播,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能快速繁殖,苗期发病造成烂苗毁苗,果实膨大期发病能使西瓜大幅度减产。病害叶部症状为水浸状病斑,与其他细菌性病害症状十分相似;果实症状较典型,侵染西瓜时,果面上出现边缘不规则的水浸状墨绿色病斑,有的伴有褐色龟裂,初期不易发现,果实成熟时如遇高温多雨可能一周内暴发成灾3。该病害近年来传入中国,其具有较高的破坏性,对瓜类产业,尤其是西瓜和甜瓜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影响瓜农经济收益,是危害我国西瓜、甜瓜生产的重要病害。2007年,西瓜噬酸菌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有害性生物名录》中。由于西瓜噬酸菌种内的多样性及与寄主之间关系复杂,使得对该病害的防控十分困难,目前仍没有找到有效的防治手段4

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病害检测和防治、传播方式以及致病机制等方面。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是一种具有高度破坏力的种传病菌,健康西瓜籽苗若在开花期 感染果斑菌,则果实中的种子会带菌。所以,目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主要方法为:种子处理、化学防治、利用拮抗菌的生物防治[5]。种子处理多以快速干燥种子,来有效控制带菌种子幼苗果斑病的发生,种子干热处理也可降低感染率[6];目前报道的用于防治果斑菌的化学药剂主要有农用链霉素、 DT杀菌剂等,并且在苗期用药达到的防治效果最好[7];目前发现的可用于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拮抗菌有荧光假单胞菌、稻种病原菌、酵母菌等[8]。本实验著重于防治药剂的研究,对之后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有重要意义。

噻霉酮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对真菌、细菌性病害具有很强的抑杀作用;还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在发病前使用能保护健株不受病菌侵染,发病后酌情增加用药量能控制病害蔓延;拥有多方位杀菌位点,病菌不易对其产生抗药性;活性成分可以缓慢释放,兼有速效性和持效性;更重要的是,在防治病害的同时,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除此之外,噻霉酮混配性好,可以与除强酸强碱外的大多数农药混配使用,与同类型药混配还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明显提高药物活性[9],有望成为未来主要的农用杀菌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项目拟利用抑菌圈法,分别检测噻霉酮和农用链霉素,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内药效实验,测定不同药剂浓度下抑菌圈的大小,求取平均值,根据抑菌圈直径值求出各药剂的抑菌率,以药剂浓度对数为横坐标,抑菌率的几率值为纵坐标,求出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EC50,探究噻霉酮和链霉素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内防治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研究目标

根据噻霉酮和链霉素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室内药效实验的结果,对比两者的差异大小,探究噻霉酮能否代替链霉素用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配制培养基

本项目主要使用LB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由于链霉素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于近几年已被禁用,噻霉酮作为一种新型药剂,近几年已有不少关于噻霉酮对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但大部分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本课题则应用抑菌圈法研究噻霉酮对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的防治效果,对于今后,能否使用噻霉酮代替链霉素用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年9月-2018年10月 查找有关文献,根据文献设计实验方法、流程等,进行预实验,对实验方法、流程等进行适当的修改,探究出合适的实验路线,以及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有良好药效的药剂浓度,确定可行的实验路线。

2018年12月-2019年4月 按照确定的实验路线不断重复实验,检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整理数据。

2019年4月-2019年5月 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