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ISA2018中国四省市数据的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24 11:00: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李创发校园暴力事件、张超凡被殴打致死事件、北京学生食粪事件、吉林校园挑筋割肉事件、浙江小男孩遭掌掴事件、云秀暴力事件……一桩桩校园欺凌事件不断上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发布《数据背后:终止校园暴力与欺凌》(Behind thenumbers: Ending school violence and bullying)报告,报告指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32%)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至少被同学欺负过一次,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36%)与另一名学生发生过肢体冲突,近三分之一的学生(32.4%)在过去一年中至少遭受过一次肢体攻击。而在我国,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8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显示,我国校园欺凌中言语欺凌和肢体欺凌最为普遍,中国学生遭遇校园欺凌的情况(18%)相较于OECD国家(23%)更低,男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可能性大于女生,留级学生的可能性大于没留级的。最后,校园欺凌会对学生造成物理伤害,影响其身体健康。

校园欺凌的危害不言而喻,首当其冲的是校园欺凌对被欺凌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影响,缺勤、成绩下滑甚至是辍学。受害学生无法集中精力于学习,同时校园欺凌所营造的不安全的氛围会给整体学生带来恐惧与害怕,从而影响整体学习。被欺凌学生缺课的可能性要比普通学生高两倍以上,被欺负的孩子比没有被欺负的孩子有更差的教育结果。其次,校园欺凌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心理伤害,使其出现社交与人际关系困难、抑郁、焦虑、孤独、缺乏自尊,更有甚者产生自杀念头或自杀,同时发生机率是普通学生的两倍。最后,校园欺凌会对被欺凌者造成物理性伤害,影响其身体健康,严重者甚至对今后生活产生不可挽回的伤害。

校园欺凌是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校园欺凌发生的机率,但校园欺凌事件仍屡见不鲜,威胁着学生的安全学习。法律法规的低操作性导致其在实际运作中并未达到理想效果,且校园欺凌事件复杂多变,其适用性还有待强化。面对校园欺凌的高发生率,必须防患于未然,将事件扼杀在摇篮。学校、社会、家庭在其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要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家庭要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并及时发现和干预校园欺凌事件,社会则要营造良好环境,做到家、校、社“三社联动”,共同构筑安全网。同时也要从学生个体入手,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知晓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应对方法,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11月的第一个星期四设为国际反校园暴力和欺凌日,社会大众对校园欺凌的重视和关注日益增加,各项针对于此的法律法规喷涌而出,但大多停留于文字层面,缺乏操作性和针对性,学校、家庭和社会仅仅发挥着有限作用。针对以上情况,力求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校园欺凌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索有效扼制校园欺凌的方法,帮助学生“安全学习”。

一、 导论

(一)研究背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校园欺凌作为一个热点话题,长久以来备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就此话题展开了持久而深入的研究。“校园欺凌”的概念最早由校园欺凌之父丹 奥维斯(Olweus,D)提出,对校园欺凌的系统研究也于1973年开始。奥维斯教授将校园欺凌定义为“欺凌行为是指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持续性的物理或精神上的攻击,包括羞辱、嘲笑、起外号、模仿、暴力威胁、骚扰、戏弄、孤立、散播谣言”。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校园暴力与欺凌:全球现状报告》中将欺凌定义为“在学龄儿童中发生的违背他人意愿的攻击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实际或认知到的权力不平衡,会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或有反复发生的可能性。”

校园欺凌的发生的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结果,众多学者都主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体以及同伴等几个因素入手。陈尔冬在其2020年的研究中从社会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偏差、学校教育的缺失分析了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同时指出校园欺凌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存在于欺凌者自身;庄志敏等学者除了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角度出发,还考虑了个体因素和法律不健全所带来的影响。个体自身的三观、性格等对其行为有着重大影响,现实中,法律法规的选择性落实、较弱的操作性都大大减少了法律对校园欺凌的约束;外国学者Azeredo等认为学校反欺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班级管理的缺乏、教师对学生的忽视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校园欺凌的风险; Espelage等则注重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对校园欺凌问题发生的影响。

为减少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多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美国校园欺凌专项立法起步较早,如今已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佐治亚州反欺凌法》是美国第一个且最为完善和严厉的反欺凌法案,明确给出了校园欺凌的定义和欺凌行为类型并提出来救济措施和举报程序,截止2015年美国已有50个州拥有反欺凌法案;日本采用自上而下的立法路径,形成了以刑事法为前提、综合性专门立法体系为保障的法律体系,形成了《少年法》、《儿童福利法》、《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等一整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泳衣应对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明确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有关国家机关、学校和监护人的责任,建立了多远主题共同治理模式;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一项全国统一的政策——《国家安全学校框架》(NSSF),同时要求地方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底前完成选题工作;

2022年2月上旬完成开题报告;

2022年3月底前完成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Organization. Behind the numbers: ending school violence and bullying[R].Paris: UNESCO, 2019: 16-70.

[2] OECD. PISA 2018 Results ( Volume I): What School Life Means for Students’Lives [R ] .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19:45-47.

[3] DAN OLWEUS. The nature of school bullying: across-nationalperspective [J]. Adolescence, 1999(13):8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