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贫困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30 14:47:3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贫困人群的境况研究和赋权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重点领域,而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并轨招生的全面实施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贫困大学生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而“00后”贫困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更加特殊。“00后”通常定义为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中国公民,有时也泛指出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1998年,1999年出生的人,称为“泛00后”),即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第三个十年期出生年轻一代。其与一般的贫困人群相比主要有三方面的特殊性:第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后期和成年早期的交接阶段,开始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但很多大学生仍不适应这种独立生活,再加上全新的学习方式和交际圈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迷茫,诸多问题的交织使得他们感到更加困惑。第二,贫困大学生与一般的贫困群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生经受过大量的教育,文化水平较高,相应的自尊感也较高,有许多独特的心理特征,因此在进行经济扶助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心理辅导工作,这就需要对贫困大学生的心里现状和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对症下药。第三,绝大部分0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通常在缺乏兄弟姐妹的环境中成长,这往往使得他们在面对压力时无处倾诉,且相较与普通大学生还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赡养压力以及全家人的期望,这使得他们更加焦虑,并进而造成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90后”和“泛90后”的人格特征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各人格特征因子与心理健康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如何维护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主要为两个:一是了解“00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并考察两者的相关关系;二是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探讨如何减轻“00后”贫困大学生由经济窘境而来的自卑感,以及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人格。

本文的写作提纲主要为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形式,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问题行为等方面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多侧重于描述和对策方面。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研究则多侧重于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方法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施以积极引导,矫正其问题行为,促进增权。且目前专门以“00后”贫困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尚比较缺乏。

程利娜等人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 S)对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调查发现,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有显著负相关,与EPQ的P维度(精神质)和N维度(情绪稳定性)有显著负相关,而与 E维度(外倾性)呈显著正相关。(《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程利娜,2007)

孙崇勇通过EPQ和SCL-90对吉林某高校的45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的E分数(外倾性)显著高于常模,女性的N分数(情绪稳定性)显著高于常模,且E分数与SCL的6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精神质)和N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孙崇勇,2011)

除此之外,国内外的研究往往关注贫困大学生的资源丧失和各种负性的人格特征,而忽略了贫困大学生的很多积极特质。谭建烽和吴建玲通过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SCL-90对新入学的500名贫困大学生和2412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贫困新生在有恒性、独立性、专业有成就者因素、创造力因素上显著高于非贫困新生。(《贫困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谭建烽,吴建玲,200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3.界定相关概念,说明研究工具及研究对象的取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H大学为例》郭宁宁

《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孙崇勇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精神帮扶研究》 赵书栋,刘远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