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的临终状态与照料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30 14:50:1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 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的数据, 截至2014年年底,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12亿, 占总人口的15.5%。专家预测, 到2020年, 全世界平均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变, 老年人恶性肿瘤和慢性病患病率越来越高, 其对生命最后阶段的生存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 如何做到让他们“老有所依”、“安享晚年”,是我国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面对死亡,临终老人渴望得到社会的关爱、家人的照顾、医生的医治。减轻、舒缓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安详地的离世是临终患者的愿望。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几种老年人临终照料模式,并通过观察在不同照料模式下老年人的临终状态,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每种临终照料模式现存的问题,进一步为其发展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以切实提高老年人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分析角度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本文研究分析了我国现存的两种主要临终照料模式,即社会机构临终照料模式和家庭临终照料模式各自具备的特点,并将其与国外相关的临终照料模式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其缺陷所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现有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根据有关学者对我国临终老人照料模式的研究, 我国临终老人社会机构照料模式通常分为三类:一是独立的临终关怀院, 规模多为中小型, 服务项目包括住院临终关怀服务、家庭临终关怀服务和日间临终关怀服务, 例如北京松堂关怀院;二是家庭型临终照料, 病人住在自己家中, 由家属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护, 临终关怀组织提供常规的针对病人和家属的临终关怀服务, 社区医院通常是开展家庭型临终关怀服务的主体;三是附设的临终关怀机构, 即在医院、护理院、养老院、社区保健站、家庭卫生保健服务中心机构内设置的“临终关怀病区”、“临终关怀病室或病床”或“附属临终关怀院”。由此可见, 养老机构是开展临终老人照料服务的重要场所之一。

以梁娟娟(2018)基于广州某养老机构调查研究为例,其照护服务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人生历程回顾,通过对老年人的人生历程进行回顾, 使其和过往岁月中的种种伤痛矛盾进行和解, 以提高现在生活质量;二是生命教育通过与老人探讨生死观,使其对生命有正面认识;三是灵性关怀,即通过开展祈福,祷告等宗教活动满足老人们的内心安宁,平和,生命升华等需求。四是临终期管理,即社工通过跨专业开展宁养个案善终服务, 开展无憾人生行动, 链接志愿捐献遗体服务, 为有需要的离世老人举办追思会活动等;五是生前预嘱,即人们事先, 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 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某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老年人的临终照料模式及其临终状态,依据研究目的,本文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不同社会机构临终照料模式的特点及其存在缺陷;

2、不同家庭情况下的家庭临终照料模式的区别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杜鹏,王永梅.中国老年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与制度探索[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5):95-101.

[2]MZ/T 064-2016《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3]梁娟娟.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探讨——以广州G养老院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8(20):25-2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