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需求视角下我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30 14:59: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当今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失能老人的增加成为社会必然出现的现象,而在面临着保障水平低、医疗资源短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状况时,如何改进长期照护模式使其适应失能老人不同的需求正是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该论题有利于帮助缓解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增多引起的失能老人照护这一社会问题,帮助中老年人有所依靠,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健康中国”。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研究内容:

(1)老龄化和失能老人:由于失能老人绝大多数集中在上了年纪的老人,因此研究中国的老龄化现状,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失能老人数量,了解失能这一现象的严峻性,对制定政策、开发相关产业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失能老人的认识学术界通常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s) 来测定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通过各种ADLs量表综合构造出一个指数, 反映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状况。但是对仅有的指标进行划分无法体现失能老人的多元需求,并且少量的指标对于因患病需要医疗照护、认知能力下降的失能老人筛选能力有限。所以我采用巴塞尔指数对失能人群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失能指标分析我国近年来失能现状和发展趋势。

(2)对失能老人的需求分析:失能老人由于身体、智力上致病的原因不同,其长期照护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而是朝着专业医疗护理、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活动护理、精神文娱服务、后勤保障服务等多样化的趋势发展,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影响失能老人需求的因素进行阐述,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2017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中的各年龄阶段的老年人护理服务群像中的期望服务模式一栏进行整合作图和表格,来分析失能老人的需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主要采用马尔可夫循环仿真模型树结构( Markov Cycle Tree Structure) 来预测年度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方法,预测内容包括每种长期照护服务( 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家庭照护、医疗门诊服务和机构照护等) 的年度需求量、满足这些需求所需的资源( 非正式照护者、上门医疗服务和床位等) 以及相关的成本( Teresa Cardoso,2012)[1]。关于长期照护内容,OECD( 2005)[2] 认为,长期照护服务范围包含健康、个人与社会,例如对病人提供的创伤敷裹、疼痛管理、药物处理、剂量测定、预防、康复或者缓和等的医疗服务。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美国专业医疗型的养老机构使政府不堪重负,结合老年人在社区生活意愿,美国开始建立以社区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其中最著名的是老人全包服务项目(program of all inclusivecare for the elderly, PACE)[3] 。PACE模型是从旧金山安乐模型发展而来,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于体弱、高风险老年人的养老模式,PACE 模型是从旧金山安乐模型发展而来,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于体弱、高风险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加拿大在借鉴美国 PACE 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老年人综合护理系统 (system of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rsons, SIPA)[4],旨在维护和促进老人的自主权,提高社区护理的利用率,整合医疗和社会服务。SIPA 有自己的预算、人事和治理结构,它的显著特征是在公开的管理和资助制度下,充分尊重加拿大医疗系统的基本原则,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 为生活在魁北克地区蒙特利尔市的老人提供基于社区的、全方位、整合的社区和机构护理,即一级、二级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包括短期急性护理、日间医院、预防康复、药物治疗、姑息治疗、救护车运输、家庭健康护理(看护、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营养服务)、家庭社会关怀(家政服务、社会工作、心理服务)、技术援助、家庭住房,协调医院和养老院等机构的长期护理等服务促进老人的自主权,提高社区护理的利用率,整合医疗和社会服务。

国内:于戈、杨刚( 2009)[5]认为,依据照护的内容,长期照护的模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安宁照护、居家照护以及机构照护。其中,安宁照护是指对那些身患绝症的个人和家庭成员提供的照顾。安宁照护着重满足对尊严的需求。居家照护是指在家中对病人提供照护。机构照护是指公共或私营的护理机构对被照护人员提供的长期生活和精神照顾。一般来说,安宁照护价格相对昂贵,需要被照顾者有良好的经济能力,或者得到政府的经济支持。丁一(2014)[6]结合失能老人的多元化需求与长期照护实现方式之间的对应分析,可以将长期照护模式划分为以下8种具体实现方式;实现方式一:家庭照护对应的是不需要医疗护理且有充足家庭照护资源的失能老人。实现方式二:居家照护,主要适用于处于捏度、中度失能,不需要医疗服务,并且没有充足家庭照护资源的老人。实现方式社区照护,主要适用于处于轻度、中度失能,不需要医疗服务,并且家庭照护资源匿乏的老人。实现方式四:养老院,主要接收重度失能、家庭照护资源匿乏并且不需要复杂医疗照护的老人。实现方式五:家庭照护和家庭病床相结合,主要针对需要简单医疗护理且有充足家庭照护资源的失能老人。实现方式六:居家照护和家庭病床相结合,主要适合轻度、中度失能,家庭照护资源不足并且需要简单医疗护理的老人。实现方式七:社区照护和家庭病床相结合,主要服务于轻度、中度失能,家庭照护资源匿乏并且需要简单医疗护理的老人。实现方式八:护理院,主要针对重度失能并且需要系统复杂医疗护理的老人。杨团(2016)[7]建议.制定以家庭为根、社区为本、基层治理为重的长照社区计划。曹杨(2017)[8]依据老人的未满足程度和差异性得出现阶段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总体发展方向并不是要从量上替代,而是重在帮助家庭照料者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强度,补充家庭的照料功能,满足居家失能老人未被满足的需求。李明、李士雪(2013)[9]在分析长期照护体系供需关系的基础上,应该明确各供给主体的职责和功能,制定相应的优先发展政策来构建长期照护模式。周春山、李一璇(2015)[10]在研究中国大陆长期期照护模式发展现状时指出,目前居家照护仍是普遍使用的照护类型。在照护软件主体(照护人)、照护硬件主体(照护设施设备)、资金压力等方面各模式均存在各自不同的问题。比如居家照护的使用范围较小,服务跟不上等。张志雄、陈琰、孙建娥(2015)[11]在对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研究现状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养老服务模式发展方向都在走“多元化、协同化、融合化”之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目前对照护模式的研究重现状而轻实践,在研究过程中忽略照护对象自身的能动性。刘焕明(2017)[12]在分析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日益加重、失能失智老人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认为我国养老模式还在处完善期,再加上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不能自理的等自身特殊性原因,现存的养老模式并不能有效的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需求,所以有效的整合并充分的利用养老资源,调动各方养老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构建长期照护体系势在必行。刘慧敏(2018)[13]研究以机构照护服务提供者的视角,研究失能老人对长期护理服务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最低级的需求,防止照护服务需求的无限扩大化。然后按照需求从低到高的顺序逐步纳入,能够提高照护资源的使用效率。

上述学者对对长期照护模式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划分,同时也对老人的多元需求和长期照护模式进行了分析,表明了长期照护模式要与老人的需求相结合,但由于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家庭照护、社区照护、机构照护进行独立研究方面, 这种研究范式显得相对“板块化”。这种“板块化”的研究范式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每一种养老模式的内部,在客观上忽略了长期照护服务在我国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地方只采用一种孤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跨界和融合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也必然走向多种形式的融合与共生发展,于是本文会从多元需求着手,结合较新的研究成果,试图找到一套适应性强的长期照护模式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0日(本学期第十三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7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Teresa Cardoso,Mnica Duarte Oliveira,Ana Barbosa - Pvoa,and Stefan Nickel. Modeling the demand for long - termcare services under uncertain information. Health Care Manag Sci 15: 385 –412.2012.

[2]OECD. Long - 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OECD Publishing,2005.

[3]Philip DM, Oudenhovene MD, Ila BA, et al. Challenges tocost -effective care of older adults with multiple chronicconditions:perspectives of 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 medical directors[J]. J Am Geriatr Soc,2014,62(3):564-56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