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在我国已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大学生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中流砥柱,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成为社会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其学以致用帮助他人,有助于其奉献爱心深入社会,有助于其锻炼践行增长才干,有助于其认知自我锤炼品质,有助于其在服务奉献的同时实现自我内心价值的满足。
同时,随着志愿服务领域规范化、项目化、制度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趋于常态化和专业化,这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社会实践、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为他们成人、成才、成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绪论1.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2.研究意义3.研究相关理论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统计分析等,把握大学生志愿组织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状况调查(以X大学A志愿组织为例)1.研究设计2. X大学A志愿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状况调查结果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状况分析(1)建设目的(2)运作和发展状况(3)人员培训(4)激励机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西方国家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发源地,早在 19世纪初期,西方国家的志愿服务就存在了。
伴随经济的繁荣志愿服务研究蓬勃发展,目前欧美研究志愿服务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自发性,志愿者自愿为需要帮助的人或社会团体组织提供志愿服务,而不是受到法律或社会强制要求参与志愿活动。
其次是不以获得回报为目的,志愿者在无偿提供自己的时间、精力时,志愿者不是为了金钱报酬或名利,更多的是出于心理的满足和自我实现。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了解本论题的研究情况,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2、阅读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构思框架;
3、调查研究(1)以X大学A志愿组织为研究对象编制《A志愿组织成员参与志愿服务调查》调查问卷,了解该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主要包括参与意愿、动机、过程和收获等,并了解该组织的人员培训和激励机制。采用社会科学常用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论证多个因素对志愿服务行为的影响。(2)对 A志愿组织的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该志愿组织的建设目的,运作和发展状况、人员培训和激励机制等。
5. 参考文献
[1]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01.[2] 李硕.北京市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动机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3]白晓雪.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4]李波.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方法的思考.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5]王静.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商业文化,2009(1)[6]周庆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与问题——对 20 名资深大学生志愿者的访谈分析[J].北京教育,2013,(10):52-54[7]谢盈.论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管理.消费导报,2007(12)[8]Cnaan.Volunteer motivation and attendance decisions:Competitive theory testing in multiple samples from a homeless shelter[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5,(3): 371[9]Penner,L. A.Disposi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s on sustained volunteerism: An interactionis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002, (3):447-467[10]John Wilson.Predicting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Integrating the functional and roleidentity approaches[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4,(32):383-398[11]Snyder, M.amp; Omoto, A. M.Volunteerism: Social issues perspectives and social policyimplications[J]. Social Issues and Policy Review,2008, 2(1): 1–36[4]汪彩霞,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对策分析[J].广东责年职业学院堂,2012(35-7[5]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及其社会功能[J].北京年研究,2014(4):34-40.[6]任飞.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功能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5(3):53-55.[18]喻耀.我国高校志愿者组织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7.[9]王泠 , 李彩香 .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人才培养结合模式探索 [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4,34(1):109-112.[10]郝亚鑫.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6(1),93-94.[12]黄艳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 ,2014(02):93-97.[13]祝小迁 ,窦贤琨 .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 ,2012(02):109-113.[14]徐子恒,王为正.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08):124-126.[15]龙永红,吴晓东.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动力及其激励[J].青年探索 ,2011(05):35-39.[16]谈杰.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述评[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8-1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