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小学课外辅导班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已经成为流行现象,形形色色的课外辅导体现了教育资源在学校外的一种配置方式,而其所提供的辅导内容多是学校课程模式在学校之外的延伸。
究其深层原因,是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稀缺与不正确教育质量观。
在家长将孩子送入辅导班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孩子有没有从中受伤的问题,这其中很明显孩子是弱势群体,但同时那些没有经济实力或者没有相应信息的家长,以及那些被不良竞争对手打压的辅导机构,又何尝不是弱势的一方呢?而社会工作做为一门社会学科,通常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首先我们要对课外补习有一个定义1、课外补习在国外被称为#8220;影子教育#8221;,国外有研究者认为非学术性课程(音乐、美术、体育等)补习不能被纳入课外补习的范畴,原因是#8220;非学术性课程不是通过考试方式进行评定的#8221;。
2、但有国内研究者对此持不同观点,认为#8220;我国中学生的艺术课培训很多带有应试目的,也应属于补习的范畴#8221;。
这可以看作是中国课外补习一大特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韩国所有家庭都无一例外地把他们读小学、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送到各种课外辅导班,如钢琴班、绘画班等,不过更多的还是那些以深化课本知识和教授外语为主的辅导班。
韩国家庭每月平均用在子女课外辅导上的支出大约占月支出的36%。
而中学生父母的课外辅导费支出更多,平均超过月支出的42%。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课题基本情况1、课题名称:社工视角下的小学生课外辅导班现象研究2、课题类型:毕业论文3、课题时间:2022.11.30--2022.5.16二、课题背景日前小学辅导班成明显扩张之势,这一社会现象反应了教育资源在校外的再分配,在辅导过程中,从社工的角度和方法对家长、孩子、辅导机构、学校老师四方进行探究是有必要的,也是全新的一种研究角度。
三、课题研究假设1、通过社工理论方面的研究,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有关小学生辅导班的论文和实践报告,以此来给教育部门提出建议,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2、通过实践,探索既能提高学生眼界,又不给他们过多学业压力的辅导方式。
5. 参考文献
[1]庄素梅. 摒弃#8220;盲从跟风#8221; 迈向#8220;冷静选择#8221;索--关于郊区小学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现状和思考[J]. 语文教学通讯#183;D刊(学术刊),2011,(10):58-59. [2]肖晓月. 小学英语校外辅导班与校内课程教学的比较及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3.[3]张蕴哲. 对延边地区小学英语课外辅导的几点思考[D].延边大学,2006.[4]杨韶华. 小学英语课外辅导对学生发展的利与弊[J]. 小学青年教师,2005,(06):39-40. [5]杨波. 英语课外辅导班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6]樊小雪,王安全. 校外辅导班存在的不合理性探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13,(10):110-112. [7]钟婉娟,王晓倩. 如何理性看待课外辅导班--基于山东某县城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现状调查[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3):9-14. [8]刘秀艳,初雪慢. 托管制辅导班对小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J]. 考试周刊,2013,(09):168-169. [9]刘萍萍,王莹莹,侯敏敏,刘晓娜. 课外辅导班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J]. 科技信息,2013,(19):27 32. [10]刘桂香. 中小学生假期#8220;辅导班热#8221;现象浅析[J]. 新课程(下),2012,(09):178. [11]王从庆. 关于中小学生假期辅导班的社会学透视[J]. 当代教育科学,2005,(20):50-52. [12]廖莹. 小学生校外英语辅导班的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13]CHEN Lin,QIAN Ju,ZHOU YuMing,WANG Peng,XU BaoWen. Identifying extract class refactoring opportunities for internetware[J]. 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4,57(07):37-54. [14]Rafael Mendoza. The Opportunity with the Emerging Middle Class in APAC and How to Make It Profitable[A]. 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2014第十二届国际新药发明科技年会会刊[C].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2014:1.[15]David Miliband. From Crisis to Opportunity:the Rise of a Global Middle Class?[J]. 国际展望,2010,(03):33-4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