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教育试图全面、和谐地培养人的全部素质。 在这种情况下,基本素质要看年龄和文化,根据差异,生命教育的内容是不同的。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单位,关系着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命脉与前途。然在大学教育中,具有引领作用的教育理念则是最重要的。新的时代应该有新的教育理念来提升大学的整体价值和功能,帮助大学培养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生活中出现各种大学生被骗、网贷、误入传销等事件,为什么被喻为#8220;象牙塔#8221; 的大学校园居然成了少数天之骄子人生的终点呢?深入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教育培养大学生成为#8220;全人#8221;成为了如今高校改革教育理念现实的迫切要求。
本选题旨在#8220;全人#8221;理念下掌握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以及教育路径,对比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理念的差异,从思想认识层面纠正了近代社会以来国内高校教育领域存在的机械化与功利化倾向,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课题任务
1、 收集有关全人理念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相关资料
2、 了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教育路径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8220;生命教育#8221;的思想第一次出现是由唐纳#183;华特士提出,他所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对生命教育高度重视,并且开设与此相关的课程。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国家, 自20世纪20年代, 美国就开始探索生命教育问题。最早的切入点是死亡教育, 力图使学生通过对死亡的理解达到正视生死的目的。后来发展为生死教育, 使学生在#8220;生#8221;的过程中, 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感悟生命的有限与宝贵, 从而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对待#8220;死#8221; 的问题上能够直面死亡、正视死亡、理解死亡。20世纪末,英国开始重视生命教育,建立主辅搭配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确定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针对青少年自杀、杀人等严重的社会问题,日本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把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作为生命教育的目标。当生命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日本如火如荼地开展时,我国的生命教育才刚刚起步,而且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大多处于理论层面,在实践方面落实得远远不够。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 月10 日-完成选题
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2022年3 月15日前-完成初稿
5. 参考文献
[1] 李曦、黄鸿鑫. 英国、美国、日本的生命教育实践及其启示.教育探索,2014(7),146-148
[2] 冯建军.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思想理论教育,2006,25-29
[3] 肖川、陈黎明. 生命教育:内涵与旨趣.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7(4),30-3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