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认知体验空间设计——“镜彻”开题报告

 2022-08-06 08:58:4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理由:

所选课题是生命体验空间设计,子课题以死亡为核心,围绕“停顿”和“镜像“两个子课题展开设计。目标是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通过体验让人们感知生命可贵,珍惜生命。

近年来,自杀和伤害他人生命的案件、自杀人员逐渐低龄化的现象值得社会各界人士深思,我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教育太过薄弱,死亡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推进刻不容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设计内容:

以死亡教育为切入点,运用多种学科合作的表现形式,设计一座以生命认知体验空间为主公共性建筑物,以期待人们对生死、生命产生思考。

本课题拟完成的达到的目标包括: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沉浸式公共空间设计与探究国内研究现状

纵观国内已有研究,在18世纪初,就有一批先锋艺术家在电影特效的启发下,将声光电运用于艺术创作中。由此,沉浸式艺术逐渐成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沟通的重要媒介。

(美)立德威尔、(美)霍顿、(美)巴特勒在《设计的法则》率先提出了沉浸式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对沉浸的解释使用的是心流理论,简言之就是利用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营造氛围让参与者进入某种状态。沉浸式设计中,要有吸引用户的完整故事链条,还需要营造主题场景空间,通过场景延伸融合故事情节,适时制造有趣的互动体验节点等等。我国的沉浸式设计则可以归结到VR技术带来的虚拟现实体验的兴起。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就曾和建筑师马岩松合作过沉浸式展览《感觉即真实》(2010)。草间弥生《我有一个梦》(2013)亚洲巡展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开启,更是将沉浸式展览推向大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时间是2022年11月20日-2022年12月下旬,大量查阅相关书籍,补充未掌握的相关知识。

2、方案阶段——时间是2022年12月下旬-2022年1月。根据搜集的资料找到设计的切入点、确定方案的总体风格定位和设计理念,构筑初步方案。

3、初稿阶段——时间是2022年1月-2022年2月,确定设计方案,方案深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任泽.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及其培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年(30):42-45

[2]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美术教育研究.2020年(13):94-95[3]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罗伯特文丘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4]顾月明.中国传统身体观念与人性化的建筑空间.新美术.2020年(03):129-132[5]周沫.建筑空间与心理知觉.科技展望.2016年(04):33[6]迟西琴.论死亡禁忌与死亡教育.医学与哲学(A).2018年(01):69-7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